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10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06(1 / 1)

分配到钢铁厂专业也不对口。 不过换个角度想,他们都有可能顶替自己,毕竟去机械厂也不对口。 当然,省内其他地区的毕业生也都有可能是顶替者,这恐怕要成为一桩悬案了。 对他分配结果最耿耿于怀的人是郁行一,这几年他已经习惯了跟远夏朝夕相处,真的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离开越城,跟自己分开。 远夏去了建宁,他会结识新的朋友吧,也许就跟自己疏离起来,还有,他参加工作后,肯定会有工厂的热心大姐给他张罗着介绍对象。 他自己当初就没少被人张罗过,后来向玲帮他挡了不少,向富贵倒台后,又有人开始张罗,不过那时候他忙着复习考研,连做表面功夫应付一下都没做,直接无视了。 想到种种这些,郁行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心胸过于狭窄,怎么老害怕远夏交女朋友呢。作为朋友,难道不该替他高兴吗? 远夏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如期完成,并且还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6月初,做完论文答辩,他就真的毕业了。 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离别愁绪,毕业典礼结束之后,每天都有人提着行李离开。 吃散伙饭的时候,不少人哭得一塌糊涂,大家从天南海北来,如今又四散到天南海北,交通如此不便,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相见。 吃饭的时候,有人提出十年之约,十年后重聚越城,全班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同意,相约十年之后。 远夏知道,十年后,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齐整。 班级同学吃过散伙饭,远夏又请科技社的朋友吃饭,几乎每一年,科技社都要吃一顿这样的饭,因为每年都有人毕业离开。 大家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一起,远夏跟不少关系好的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依旧保持着联系。如今,他也是即将离开的一员了,真令人感慨啊。 最难过的一顿饭还是跟宿舍兄弟们的散伙饭,还是在他们常去吃的那个馆子,好几个人都喝醉了,刘杨喝得酩酊大醉,喝醉后嘴里喊着司红锦的名字。 第二天睡醒后,刘杨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列车,远夏注意到,他买的车票不是直达北京的,而是去杭州的票,唉,到底还是放不下啊。 远夏和武劲松在车站送走一个又一个兄弟。 最后,宿舍里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个,武劲松说:“小六,我明天也要回家了。你什么时候走?” 远夏说:“我还得过几天。我八月份才报到,还早得很,不着急。” 武劲松点点头:“咱们兄弟几个就只剩下我们两个比较近了,建宁离越城也不远,过来的时候就来找我,反正轴承厂你也熟。” “嗯,会的。”远夏满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远夏将武劲松送走,宿舍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了,他不舍得他生活了四年的大学,住了四年的宿舍,但知道,此刻他已经不是越大的一员,而是越大的过客了。 远夏不想搬走,但学校已经给了毕业生最后的离校期限,远夏只好搬到了郁行一的宿舍。 还好,他跟越大还有联系,至少,接下来一年时间,他在越大还有立足之地。 远夏分到建宁,要说所有人都不高兴也不是,至少马建设就很高兴,当然,他也替好朋友觉得气愤,但还是架不住内心高兴,因为他也分到建宁去了,两个人在那边至少有个伴儿。 他们前后一年上大学,却同时毕业,因为马建设上的是专科。 马建设的分配没出什么幺蛾子,被分配到了建宁市水利局。 从学校出来后,马建设没有马上回家,也搬到了郁行一这里,住到了郁行一舍友的上铺。 他报到时间比远夏略早一些,不过这之前,也有将近一个月的休息时间,远夏决定和马建设跑一趟温州,趁着变成社畜前再赚一笔生活费。 郁行一得知他俩的计划,有点哭笑不得:“你们不怕被打击成投机倒把分子了?” “没事,现在已经安全了,外面好多摆小摊的呢。”马建设说。 郁行一知道劝不住,这两个人对赚钱都有着异常的热忱:“那就去吧,注意安全。” 远夏和马建设很快就买好车票,直奔杭州,这次远夏打算去一趟宁波,看望一下司红锦,毕竟以后恐怕都没时间过来了。 他们除了见到司红锦,还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刘杨。 司红锦扶额:“真是头疼,他从学校直接来了我这里,住了好几天,也不回去。可又能怎么样呢,我不可能放弃我的工作,他也不可能放弃他的工作,来这里除了徒增烦恼,没有任何益处。” 刘杨的说法则是:“我就是想过来旅游,只是顺便看看她,并没有想打扰她的生活。” 远夏看着这个痴情种,除了同情再也没别的:“你看也看过了,回去吧,兄弟,你在这里也改变不了什么。” 刘杨看着远夏,眼眶有点红:“我知道该回去了,但想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她,就不想走了。” 远夏说:“要不这样吧,你跟我去温州玩一趟,然后再从上海回家去吧。” 刘杨点头:“好。” 远夏叫上刘杨,去了温州。 司海波见他远夏过来,十分欢喜,极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司海波的店铺生意依旧红火,他已经在琢磨扩大生产规模了。 经受过政策调整打击后的温州老街又焕发了新的活力,甚至比从前更为火爆了,多了不少新店。 远夏甚至看到了盗版磁带店,这是从港台那边找来母带,挑选出经典歌曲灌制的,有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罗大佑、邓丽君、许冠杰等歌手。 小小的盗版磁带,卖得却不便宜,批发价都得一块八。 远夏买了一些,但是不多,只拿了几十本,因为这年头录音机尚未普及,买得起的人并不多。 刘杨则被温州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呆了,居然有这么多东西,有些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他也忍不住跟着买了不少,当然,他买的主要是自用,跟远夏他们进货不一样。 刘杨买得最多的是录音磁带,因为他家有就有录音机,平时能听的仅有那些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唯一算得上流行歌曲的只有《乡恋》。这些港台歌曲是闻所未闻,他一听,简直就被勾了魂去,真是天籁之音啊。 远夏和马建设买了好几百块钱的货,大包小包,登上了去上海的船。 刘杨看着他们汗流浃背的样子,忍不住感叹:“真佩服你们的勇气和毅力,堂堂大学生,居然还摆地摊。我就干不来这个。” 远夏笑呵呵地说:“不偷不抢,凭本事赚钱,不丢人。” 刘杨点头:“说得也是,不过我肯定拉不下来脸。这次跟你们来,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