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夏顶着鸡窝头从郁行一房里出来:“报社?还不错。” 郁行一听了也很高兴:“报社很好啊,小秋以后就能留在越城了。” 远秋看着哥哥:“哥,你不是住这个房间吗?” 郁行一闻言眼皮一跳,远夏抓抓头发,打着哈欠说:“哦,昨晚跟行一聊天,就直接在他房里睡着了。” 远秋点头:“哦。哥,我没去报社实习,怎么会被分到报社呢?” 远夏说:“可能报社根据你的履历挑选的吧,你发表了那么多文章,档案里不是写了吗。” “我去报社当记者吗?”远秋想着不免犯怵,她其实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 “可能吧,新人应该都是从记者做起。时间长了,就能进办公室当编辑了。”远夏说,“你也别担心,好好干就行了。” 远秋点点头,但看得出来,她有些心不在焉,估计焦虑多过于欢喜。 郁行一说:“小秋吃早饭了吗?没吃我多做点。” 远秋说:“我吃了两个包子。” 郁行一说:“那再吃点。我去下面条,远夏你赶紧洗漱了。” 吃早饭的时候,远秋还在想着工作的事,她有些不安地问:“我以后每天都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吗?” 很显然,她有点社恐,这份工作对她说来是个挑战。 远夏看出来了,妹妹对新工作还挺焦虑的,便放下碗,说:“如果是一线记者,肯定是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其实也没什么,大家都是普通人,你就把他们当成你故事中的人物就行。以后你会接触到很多人,了解到很多新鲜事,光明的、阴暗的,积极的、悲观的,正义的、邪恶的,你只是一个旁观者,把这些都用你的笔记录下来,告诉世人。以后就算是你自己想写文章、写小说,这些就全都是你的素材。” 远秋听远夏这么一说,便松了口气:“对啊,都是素材呢。” 远夏知道,其实最适合远秋的工作,就是作家,她一个人安安静静,可以构想出无穷无尽的世界,但作家想要写出好的作品,也得有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 记者这工作虽然不太适合她的性格,但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他相信她能够胜任。 远秋说:“哥,我听行一哥说东方姐和琪琪也过来了,一会儿你带我去看看她呗。” “没问题,吃了早饭就去。”远夏满口答应下来。 私下里,郁行一跟远夏商量:“小秋留在越城,以后是不是也让她住在我们家。” 远夏说:“先看看他们单位分的房子吧,要是条件实在太差再说。” 尽管是自己亲妹妹,远夏也不愿意她来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不过他觉得,要是跟小秋出柜,她多半也是能接受的,哪怕她一开始会很难过,毕竟她那么善良,又那么敬爱自己。 远秋留在越城,最高兴的自然还是屈文渊,这样一来,他就不用担心两地分居了。 六月上旬,缝纫机的零部件已经加工好了,只等日本的发动机。 远夏打电话到上海外贸公司问情况,小周说日本那边已经发货,第一批货半个月内就能到。 远夏放了心,那些散单应该能按时交货。 远秋和屈文渊已经答辩完论文,此刻正准备毕业。远秋上班报到是七月中旬,她打算放假回家好好陪陪爷爷,管教一下弟弟妹妹。 屈文渊考的是本校的研究生,按理说,他9月份才开学,但他的导师参与了863专项计划,有课题在身,估计要提前入学,不过这之前,他打算陪远秋回肃阳住些日子。 屈文渊嘴巴可比郁行一甜多了,深得远德厚欢心,老人家很满意这个未来孙女婿,每次远夏回去,他都要问一问屈文渊的情况。 当然,郁行一的情况问得更多,比起屈文渊,老人家显然更喜欢郁行一,把他当自己孙子。 远冬从北京写信回来,说自己暑假要做家教,不回家了。 远夏也劝不住,家里现在不缺钱,根本不用他自己赚生活费,但他主意特别正,不要哥哥姐姐寄钱,坚持自己赚钱花,只能由得他去。 远夏暗暗祈祷日本的发动机早点到,他能早点交货,暑假好有时间陪郁行一去新疆找姐姐。 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他的祈祷,第一批发动机比预期早了五天到港,远夏赶紧退了已买好的票,买了最近最快的火车票,赶到上海去接货。 接回这批货,远夏亲自动手,带着厂里的工人将机器仔细组装好,屈文渊也被叫来帮忙了,他对这批机器再熟悉不过,可以当一个全劳力。 远秋本来准备回家去的,但是碰到哥哥这边忙,也留下来帮忙。 郁行一下班之后,也会赶到厂里帮忙组装。 一群人加班加点,花了小半个月,终于将这批机器组装并且检测好。 离远秋报到上班的日子之剩下了几天,她赶紧回家去了,屈文渊也屁颠屁颠跟着去了。 远夏本打算亲自去送货,却又听到缝纫机厂订的那批发动机到了。这是好事,他只好将交付机器的事先押后几天,带着李宝根、张亚军带着零部件去了上海。 郁行一正好也放了暑假,便跟着远夏一起过去进行技术指导。 这一批货他们打算在缝纫机厂组装,缝纫机厂都是熟练工人,但组装电动缝纫机还是头一回,所以不敢轻率。远夏带了熟练工人和郁行一,就是为了培训缝纫机厂的工人。 跟缝纫机厂交接好之后,远夏将组装的事交给郁行一,自己赶回越城,和秦林去广东交货。 之所以不让秦林去,是因为需要从这些厂商手里收回货款,怕秦林一个人搞不定,也怕一个人收货款太危险。 这一批缝纫机几乎是踩着最后期限交货的,有几家不好说话的,还试图用这个说事,妄图扣钱,不愿意按原价给钱,破费周折。 等到远夏交完货,依然有两家没拿到货款,说是手头紧,得等甲方付款了,才有钱给他们。 这两家加起来一共有十来万,也就是远夏这次赚的所有的钱,如果对方不给,那就真是白忙活了。 不过拖欠货款这种事哪个做生意的没碰到过呢,远夏尽管心里不爽、着急,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催和等。 远夏留下秦林在广东催款,自己返回越城,先将零件加工厂的款给结了,剩下的带到上海,打电话叫司海波过来拿钱,将手头四十多万都给了他:“还差你几万块钱分红,等收到货款再给你。” 司海波听说了情况,说:“那这一批货你不是什么都没赚到?” 远夏无奈苦笑:“还在买家那里,等拿到钱了,就有了。” 司海波说:“你要不要留点钱在身边?” 远夏说:“不用。要不你还帮我买一百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