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1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5(1 / 1)

给我啊?”薛贤说。 远夏说:“过段时间吧,我这边忙着交货呢,没多余的机器给你。” 薛贤说:“你卖了那么多机器,厂子里忙得过来吗?需要我们帮你加工吗?” 远夏非常意外,薛贤居然主动提出帮自己加工,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他打的算盘,便说:“还真有点忙不过来。要不你派几个人过来帮忙吧。” 薛贤咳嗽一声:“不能把零件发过来给我们组装?” “没空过去。你们不会组装,我还得抽人过去培训,哪有那个闲工夫。你们要是闲,可以派人来学习,以后自己组装不就方便了。我不发工资啊,顶多提供食宿,发点奖金。”远夏说。 薛贤咬咬牙:“行,我派人过来。” 薛贤派人过来学技术,顺便也是给远夏提供劳力,要知道,立人缝纫机厂的工人也都算得上是熟练工了,而且技能不会比自己厂里的工人差,等于白捡了几个熟练工,远夏岂会不要。 这天远夏正在车间里忙,听见有人叫他:“远工,有人找。” 远夏扭头一看,发现远秋站在门口,给他惊讶坏了,今天不是周末,远秋怎么来了,他快步走出去:“小秋,你怎么来了?” 远秋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一个摄影记者在一旁,远秋看着远夏,欢快地说:“哥。你现在有空吗?” 远夏说:“我在忙呢。这是你同事?你们在附近采访?” 远秋抿嘴乐,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男人朝远夏伸出手:“远厂长你好,我是远秋的同事魏华,是一名摄影记者,今天我们是来采访你的。” 远夏诧异地看着远秋,难以置信地说:“采访我?为什么采访我?” 远秋说:“哥,你们不是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国产电动缝纫机嘛,你都没告诉我,我看了《广州日报》上的相关报道才知道的。我们领导听说你是我哥,特意让我来采访你。” 原来是远秋翻看近期的《广州日报》时,看到一则广交会的相关报道,想起哥哥也去参加广交会了,便仔细看了一遍,没想到上头居然还有篇幅介绍行远机械的电动缝纫机,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自主研发品牌,远秋一下子便猜到到是他哥的厂子。 凭着新闻人的敏感,她觉得这是一个帮哥哥宣传的机会,便跟领导提交了这个策划方案,没想到竟被同意了。这就有了今天的来访。 远夏喜出望外:“真的吗?那太好了。就采访我吗,不采访你行一哥?他才是这款电动缝纫机的研发专家。” 远秋说:“先采访你,回头再去采访他。哥你什么时候有空?” 远夏说:“就现在吧。” 远夏可不愿意放过这个宣传行远机械的好机会,这可比打广告的宣传效果还好。 既然报社都这么重视这件事,那他得去政府相关部门跑一趟,看能不能申请被纳入863项目中,要是被纳入了,就能享受一定的税费优惠。 倒不是他想少纳税,而是他要争取更多的研发资金。目前投入多,赚钱少,他常常都感到捉襟见肘。 郁行一得知远夏被远秋采访,非常高兴:“小秋也出息了,还知道帮我们宣传。” 远夏也很高兴:“是啊,小丫头还挺有想法的。” 几天后,立人缝纫机厂从上海派了五个人来越城支援远夏,来了三男两女。 上海来的青年工人心气颇高,在他们看来,就是纡尊降贵到乡下来。一抵达偏僻狭小的行远厂,心顿时拔凉拔凉的,他们安慰自己,好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他们很快就没了怨言,别的不说,就行远厂这个厕所,就比他们大上海的工厂要好。 厕所是远夏设计的,定时冲水,虽然比不上抽水马桶,但比当下最常见的旱厕要干净多了。 城里人下乡,最难接受的就是厕所,要是厕所问题能妥善解决,他们也不是待不下去的。 这几名上海工人的技能还是可以的,原本就是组装电动缝纫机的,现在多了组装发动机的工序,但也很容易上手。 多了几个帮手,产品加工的进度自然更快了。 六月初的一天,远夏接到一个电话,他对着话筒:“喂,哪位?” 那头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他又“喂”了一声:“掉线了吗?” 那头的人说话了:“是远夏吗?” 远夏听到声音,微微一愣,然后笑了:“梁厂长?” 第82章 来了 梁洪昌主动打电话给远夏, 这是远夏梦寐以求的事,同时又有点难以置信。 梁洪昌终于答应来越城看看,远夏按捺住激动之情, 说:“梁厂长什么时候到?我去接您。” 梁洪昌说了一个时间, 后天中午抵达越城。 远夏说:“好,到时候我在火车站出站口等您。” 得知梁洪昌要来, 远夏第一个当然要跟郁行一分享好消息。 郁行一早就巴望着有个能管事的来帮远夏一把,听说这个消息, 欢喜之余还有点儿难以置信:“他真的要来?还是只是来看看?” 远夏说:“他说是来看看,不过我觉得肯定还是想来的吧。不然的话怎么会说要来看看。” 郁行一说:“那你一定要把人留住啊, 工资多开点。” 远夏说:“只要他愿意来, 随他开多少工资我都能接受。”他甚至还想过给股份的,就是这个比例还没想好。 两天后, 远夏和乔明生在火车站接到了梁洪昌, 不出远夏所料,梁洪昌没有带行李,他真只是先来看看。 远夏也不失望,这很正常,什么都没谈好, 梁洪昌肯定不会那么急切地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建宁和越城离得不远, 往来很方便。 远夏先请梁洪昌去越城最好的饭店吃了午饭,这才领着他去看工厂。 远夏倒是没特意给梁洪昌说自己的工厂有多偏僻,想必这些话乔明生早就跟他说过了。 他只是说了最近工厂的现状, 订单多, 有点忙不过来。 乔明生在一旁猛夸远夏:“现在行远可出息了, 前段时间咱们省日报社的记者都来采访报道了我们厂, 我们是全国第一家自主研发电动缝纫机的工厂, 厉害吧?” 一直很少说话的梁洪昌说:“我看了那篇报道,是不错。” 远夏心里一动,难道是因为看了那篇报道才愿意来的吗?这倒是要好好表扬一下小秋才行,可真是帮了大忙。 到了工厂,远夏带着他去参观了车间,大家刚好结束午休,开始了紧张忙碌的装配工作,工人们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车间里东西有点多,零部件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可见远夏平时的管理很到位。 厂区不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种了不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