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好找。 越大最后在清华大学找到了该杂志的原稿,一对照,抄袭属实。 查明真相之后,越大校长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商讨结果是暂停连达昌的工学院院长职务。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连达昌还试图狡辩,说自己的研究只是跟对方恰好相似,所以有一部分重合了,绝对不是抄袭。 直到越大查明真相,连达昌的母校和他论文发表的期刊都没有反应。最后不得不由越大出面,去联系他的母校。 等到连达昌论文抄袭的事被公布出来,他的母校取消他的博士学位,学术期刊刊载处罚和道歉声明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这些都是后话。 199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依旧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但同样也伴随着大量的问题和危机,比如房地产的虚假繁荣。 1991年时,海南的房价每平方才1000多元,到了1993年,已经暴涨到了7500元每平方,足足涨了了五六倍。而此时全国最富裕的上海地区,月均收入也不过三四百元。 任谁看都知道这不正常,但资金和炒房客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大家都知道这个泡沫会破灭,但都不相信这个泡沫会在自己手里引爆,只要不做最后的接盘侠,那就没事。 年初的时候,司海波听了远夏的劝告,将他最初花一千万买的地皮两千万转手了,赚了足足一倍,然后拍拍屁股回了浙江。 到了6月份,国家出台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第一个受影响的就是海南房地产。 泡沫终于被戳破,资金纷纷逃离,买房客也不再涌到海南来购房,在建的房子卖不出去,地产商没有资金继续往下盖,无数的在建楼房成了烂尾楼。 高价地皮再也没有了接盘侠,没有钱盖楼房,就直接成了闲置土地。 海南房地产泡沫也影响到了全国的房产市场,各地房价纷纷下跌。 远夏则是在这个时候打算买房的,因为前两年的地产热度,越城也开始开发商品房。 远夏看好了越城一家新开发的楼盘,叫幸福家园,离越大和师院都不远,到远秋的报社和他们公司的距离也适中,主要是那儿环境优美,有山有湖还有一个大公园,十分宜居。 他打算把家安置在这里,自己买两套打通成一套,再给远秋也买一套,就买同一个小区,甚至还是一栋楼里,这样一家人就都还在一起。 虽然不知道远冬、远春和重阳将来会在哪里定居,但至少在越城,他们回来了依旧有地方可以去。 对于房子,远夏一直觉得,够住就行,没必要囤积。 放暑假的时候,司海波带着老婆孩子来越城了,他是特意过来道谢的。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自己结识远夏,绝对是结识了一个福星,这些年做生意,他就从没失过手,全靠高人远夏在身后指点,这个大腿一定要抱好才行。 司海波来的时候,远夏正在看房,他非常豪爽地大手一挥:“多买几套,我来付款。” 远夏听他这么说,斜睨他:“你送房子给我们?” 司海波点头:“对啊。这次要不是你,我肯定亏得裤子都没了。现在不仅没亏,还赚了一千万,你就是最大的功臣。” 远夏笑着说:“那是你自己不贪,懂得适可而止。帮忙买房子就不用了,这房子降价了,才八百多一平方,我买得起。” “我知道你肯定能买得起。我总是受你的恩惠,不让我送点东西,我不安心。”司海波说。 远夏说:“那你把钱留着,等我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再跟你借钱。” 司海波说:“那好吧。可我总得为你们做点什么吧,不然这一趟不就白来了?” “怎么叫白来?不是过来看我爷爷了嘛。他老人家也时常念叨你呢。” “是我不对,应该早点过来的,让爷爷惦记了。要不我请你们去香港玩一趟吧,带上爷爷。” 远夏连忙摆手:“还是别了。爷爷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他现在这样平平安安的,我就谢天谢地了。你在这里多玩几天,帮我陪陪爷爷,那就足够了。爷爷喜欢小孩子,让我干儿子多陪陪太爷。” “好嘞!那我们就多住几天。”司海波满口答应。 暑假来临,远夏征求了木拉提和索娜尔的意见,将他们送到了北京。 希望两个外孙去北京陪他们,是郁振兴和陶思敏的想法。 远夏本来想接二老回越城来住一段时间,但考虑到越城的夏天实在是炎热,并不适合养病,而且郁振兴也时常要去医院做复查,放弃了这个念头,让两个孩子过去陪老人。 远夏隔一段时间会抽空去看看郁行一父母,郁振兴是个心态极乐观的人,并不把自己的病当回事,手术后康复状况很不错。 远夏觉得老爷子的病能够治愈。 司海波一家过来,就住在郁行一家的院子里,爷爷也住在这里。 重阳放了暑假就回来了,今年没去采风,觉得陪爷爷比较重要,反正在家也一样能写生。 这个假期,他就给爷爷和司海波的两个孩子画了好多画。 爷爷特别喜欢重阳的画,说比照片还有意思。 第129章 下岗 远春没有回来, 她跟着导师在做课题研究,走不开身,说开学前会回来待几天。 远夏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 随着弟妹年纪的增长,大家各有各的事情,就越来越难聚到一起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后可能就只有自己和小秋会留在越城了。 远冬是学电子工程的,以后不是去珠三角就是长三角。 远春以后肯定不会回越城来工作,因为越城没有航天研究所。 重阳要是走艺术家路线, 那么最佳的定居地点当然是北京。 不过不管他们散落在哪里, 越城始终都有他们的家。 远夏买房子的时候,给他们每个人都留了房间。没有给每个人都买一套,是因为目前没有电梯房,等以后有了电梯房再买吧。 1993年,还有一个热词是避免不了的,那就是“下岗”。 下岗这件事从1986年第一家国企破产就已经存在了, 这些年破产的、倒闭的、重组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数不胜数, 但国家始终都没有放弃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 民营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国营与集体企业反而像不能自主行动的婴孩, 始终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 这些企业逐渐成了国家的沉重负担,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到1993年时, 国家终于下决心整顿这个包袱, 提出了“重点扶持,其余放活”的政策。 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