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2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57(1 / 1)

。 郁教授的亲戚,当然要照顾好。 特力克进厂里学车,远夏是给他发工资的,因为司机跑车本来就是两个人,他虽然算学徒,依旧是在岗位上,也能帮上不少忙。 他去工厂学车之后,远夏就安排他住在厂里。 木拉提和索娜尔也终于搬到远夏家里去住了,特力克平时不回去住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索娜尔马上要中考,她不能在路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索娜尔的成绩比哥哥还好,她想考师院附中,而不是越大附中,因为师院附中比越大附中好,是越城最顶尖的高中之一。 远夏看她颇有其母之风,跟远春也有点像,非常要强,又有主意。不过性格比远春要可爱一些,远春的性格比较野,有点像假小子,索娜尔会撒娇卖萌,也更古灵精怪一些,这大概就是被父母兄长宠着长大的孩子的样子。 远夏很欣慰,两个孩子说起来也算是从小寄人篱下,但并没有变成那种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小心讨好的性格,大概是因为他和郁行一一直都很放纵他们,虽不至于过分宠溺,但也真从没把他们当成过是别人的孩子,该夸夸,该批评就批评,兄妹俩都没长歪,并且都很自信。 这大概也是郁知文放心把两个孩子放在他们这里上学的原因,远夏教育孩子那是真有一手。 生活逐渐回到他们原来安排的轨道上去。远夏又开始出现在郁行一的小院里。 今年开年之后,公司大部分产品销量都迎来了增长,尤其是自卸车的销量,仅次于一汽上汽的同类产品的销量,在全国能排第三。 作为一个民营品牌,从自卸车成功研发到现在,不过短短三年时间,就能做到这样,实在令业内不容小觑。业内同行明显感觉到了一个竞争对手正在迅速崛起。 这两年电动缝纫机在广交会上销量涨幅一般,但是在广州和泉州的门店销量却节节攀升。 根据数据统计,这两年乡镇民营企业的营业额与税收能占到全国的将近一半,国家大力肯定了民营企业存在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刺激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这是电动缝纫机能大卖的原因。 也是因为这个,远夏决定今年在杭州设立一个门店,专卖电动缝纫机和电脑缝纫机。 当初因为和立人还在合作,他放弃了在上海开门店的计划,去福建开了店。 如今已经和立人分道扬镳,长三角这么大的市场完全放弃掉,也太亏了,他不去上海开门店,已经是给足飞蝶面子了,以后就各凭本事,产品上见真章吧。 司海波对远夏这个决定额手称庆,说他脑子里轴着的那根筋终于转过来了,想起来要攻占长三角市场了。 远夏当然也不是不想这块市场,毕竟是中国两大轻工业基地之一,市场前景远大,不过拿了飞蝶和立人那么多技术转让费,态度总还得表示一下的。 现在他有了电脑缝纫机,也有了去开门店的理由。我卖你们都没有的东西,你们总不能再说我两头吃了吧。 尽管门店开在杭州,但远夏的整个目标是长三角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与上海三个省市。而且要多安排些业务员,到三地去推销产品。 司海波的工厂采购了十台电脑缝纫机,这个数量是远夏定的。 作为第一代产品,远夏觉得能有足够数量反馈产品性能就差不多了,毕竟第一代产品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太多,没必要让司海波当冤大头,尽管司海波自己并不介意。 唯独投入最大的挖掘机业务不太好展开,因为私人能买得起挖掘机的太少了,而能买得起挖掘机的大公司,主要还是国企,比如中建。 而想将产品卖到国企,必须得有点门路,远夏也一直在寻找突破口,让销售员找机会结识中建各局的采购或者负责人,因为他们才是掌握采购权的人。有些时候,就不得不按照本国的国情来。 今年远夏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第一届全国工程机械设备展。 在这之前,中国还从来都没正式举办过工程机械的专业展览,只能混迹于各种展览中。 专业性的展会最大的好处就是采购商集中,且目的明确,而且行远也能在这个展会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机械设备零部件。 第136章 外资 远夏对这次参展非常重视, 一得到消息,就赶紧报了名,而且申请的展位大小还是最大规格的。这当然要花更多的钱, 但远夏认为值得。 不过能不能排上大展位, 还得看主办方的安排, 对方会审核你的资格。 这一次工程机械设备展的地点在上海,时间是6月下旬。六月中旬, 行远就将参展产品运到了上海。 到目前为止,行远的自卸车有两种吨位,挖掘机则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而且每种都有两种吨位, 远夏将每一款产品都运了一辆过来。 展览开幕前两天,远夏就到了上海,与工作人员一起, 将展位布置了起来。 他们分得的展位不能算好, 也不能算坏, 没能跟国外的那些大品牌在一个展厅里, 而是跟其他国产品牌在一起,展位规格不小。 只不过, 周围的国产品牌都是国企, 产品也都比较单一, 做推土机的就只有推土机,做挖掘机的就只有挖掘机,不像行远这样既有自卸车, 又有挖掘机。 行远的水泥泵车目前还在进行样品生产, 赶不及这次展会, 估计秋季广交会时产品又能多一款了。 布置好展位, 远夏去整个会场溜达了一圈,在主展厅里展出的几乎都是外国品牌,只有寥寥几个国产品牌在撑着门面,比如徐工与上海建筑。 转完整个展厅,远夏看着寒碜的国产工程机械,忍不住重重叹了口气。 九十年代初期,绝大部分国产工程机械品牌可以说面临着生死存亡关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行业也在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外资产品和外资被引进进来。 其中就包括工程机械设备行业,国产工程机械的技术更新换代还没跟上,在竞争中完全处于被吊打的地位,所以这次工程机械设备展览几乎等同于是外国品牌的主舞台。 据远夏所知,在94、95这两年里,工程机械行业兴起了一股合资浪潮,许多国产工程机械品牌选择跟外国工程机械品牌合作,目的是用市场换取资金和技术。 这个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国家希望中国企业利用这个机会实现技术的跨越式更新,但发展到最后,往往都会变成外资独资或者外资控股企业。 远夏还在展会上遇到了老熟人——崔平生。 崔平生从轴承厂调至机械厂担任厂长后,将两个工厂进行了合并重组,更名为兴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