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2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62(1 / 1)

能靠购买,液压缸是从德国进口的。” 郎局长开口了:“说说你们产品的优势吧。” 远夏说:“就目前来看, 我们的挖掘机和自卸车虽然还不能跟国际顶尖品牌的同类产品比较,但跟国产同类产品比较,我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技术上, 我们更接近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价格上, 我们跟国内产品相当。就性价比来说,我认为, 行远的挖掘机和自卸车是最高的。” “等等, 你说的性价比是什么意思?”在场唯一的女领导打断了远夏。 远夏说:“就是产品性能与价格的比值。国内其他同行的产品价格虽然跟我们差不多, 但性能不如我们。国外品牌的产品性能比我们好,但他们的价格太过昂贵,比我们的产品至少高了三分之一, 有的甚至一倍不止。” 会议室内的几个领导交头接耳讨论了一下, 然后那个女领导说:“好了, 我们已经了解过了。你可以出去了, 回去等通知。如果被选中,我们会通知你们。” 远夏说:“我还没有给大家介绍我们产品的详细参数。” 女领导无所谓地摆摆手:“我们自己会看。”她已经开始翻下一份资料了。 远夏知道自己多半是出局了,他站直了,并没有离去:“非常感谢诸位领导拨冗听我介绍。出去之前,我还想说几句话。我知道目前国产的挖掘机与自卸车的性能跟国外的没有可比性,很多人也觉得自己造不如买外国的,因为浪费了资源,东西又不好。我为什么还在坚持做工程机械呢?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会造比买更重要。在美国,工程机械被认为是战略装备,美国海军名将哈尔西曾经把推土机排在潜艇、雷达与飞机之后的第四大战略武器,认为它为赢得二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远夏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注意到大家都在认真听自己说话,才又继续说:“我认为中国需要自己的工程机械品牌。而国产品牌想要发展起来,自然也离不开国内市场的支持。如果国产品牌一直被外国品牌挤压生存空间,以后就很难发展起来。短时间内,我们买外国产品确实比较合算,因为他们的机器好,经久耐用。但长期来看,对我们自己并没有任何好处,国产品牌发展不起来,外国产品就会垄断市场,价格就会一直居高不下,受损失的最终是我们自己。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道德绑架在座的诸位领导。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建设,以后会需要无数的工程机械,而中建集团又是全国最大的建筑公司,我希望各位领导以后在采购中能够考虑一下国产机器,就当是支持国产品牌的发展吧。非常感谢大家听完我这番话,给大家添麻烦了!” 远夏说完这些,朝大家鞠了一躬,然后带上资料出了办公室。 门外的郑工和秦林迎上来:“怎么样?有戏吗?” “不知道。”远夏摇了摇头,谁都不爱被说教,更何况这些还是国企的领导,这次多半是没戏了,以后还是逐个去突破吧。中建是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用户,他不能放弃这块蛋糕。 尽管知道希望渺茫,远夏还是在上海多等了两天,就在他准备买票离开的时候,接到了一个传呼,上面只有一个电话号码,让他回电话。 远夏赶紧拨了回去:“您好,请问是哪位呼我?” 那边一个女声回答:“这里是中建集团,你们的产品中标了,请过来签订合同。” 远夏听见中建两个字的时候,差点就要叫出声了,等听完电话,他将电话挂掉,忍不住蹦了起来,哈哈哈,没想到那群领导们也有人愿意听自己说教,简直不要太开心。 远夏狂奔出去,到隔壁去敲门:“郑工,小秦,好消息,我们中标啦!” 郑工听见动静,赶紧拉开门:“真的?我们中了?中了多少?” 远夏笑着说:“暂时还不知道,我一会儿去中建问问。管它多少呢,能中标就不错,嘿嘿嘿。”这就等同于是一扇门啊,打开了这扇门,以后再合作就方便多了。 “哈哈哈,是的,太好了。”郑工和秦林都高兴极了。 当天下午,远夏就去了中建集团在上海设的办公地点,得知中标了20辆挖掘机和50辆自卸车,他当场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签合同的时候,远夏仔细看过合同内容,觉得没问题,便拿起笔开始签名。 远夏签完合同,盖上公章,将合同交给中建的领导。 中建的领导拿出钢笔,签上名,从秘书推过来的印泥盒中拿出公章,盖了上去。 远夏拿着属于自己的合同,朝对方伸出手:“感谢陆总对我们行远的信任,合作愉快!” 对方跟他握手:“合作愉快!希望行远机器的质量跟远总口才一样好,能用实力征服我们。” 远夏说:“我们一定不负所望,争取用实力说服大家。” 签完合同出来,远夏在门外碰到了郎副局长,远夏赶紧上去打招呼:“郎局!感谢你对我们行远的支持。”不论他有没有帮自己说好话,这份单能签下来,他都功不可没。 郎副局长看他一眼,并没表示太过热情,只是淡淡地说:“远总好口才,成功说服了我们陆副总,他特意嘱咐,匀出一部分订单给国产品牌。希望真能如你说的那样,国产品牌能够发展起来,质量能够跟外国牌子抗衡。我们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机器。” 远夏笑着说:“谢谢您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签完合同回来,远夏给张援朝打了个电话,托他请郎副局长再吃顿饭。在中建的时候他不好当面邀请,只好回来找张援朝帮忙。 不久后张援朝给了回信,说郎局长没空,不来吃饭了。 远夏便请张援朝吃了顿饭,并且还给了他一笔数额不小的提成,感谢他给自己牵线搭桥。又拿出剩下的那瓶茅台,托他帮自己转交给郎局长。 远夏带着合同回到越城,尽管这一单合同总价不到一千万,依然鼓舞了大家,他们的产品卖到中建去了! 这之前业务部的员工一直都在努力寻找突破口,试图将产品卖到中建,始终都没能成功,如今远夏亲自出马,居然就马到成功,怎么不叫人惊喜呢。 这一批货要在一个月内交付完毕,远夏安排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生产,争取早点交货。 远夏在上海待了数天,回来时已经到了9月中旬了,马上就到爷爷的生日了。 大姑二姑今年不知道怎么就心血来潮,一起跑来给爷爷过生日。 爷爷87岁,是个散生日,没有操办的必要,只是家里人一起吃个饭庆祝一下。 远夏买了新房,姑妈们过来终于不用再住酒店,可以住在家里,她们也能多陪几天老人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