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28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83(1 / 1)

等他们回到越城的时候,年也过得差不多了。没两天,郁行一也从北京回来了,他父母的身体还马马虎虎,一些老人常见的毛病虽然避免不了,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让远夏感到欣慰的是,郁行一的父亲平安地度过了1995年,也就是说,郁振兴的命运也改变了。当初大概因为失去子女的伤痛让他对生少了执念和热情,因此才那么容易被病魔拖垮。 过完年,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从开年开始,远夏就敏锐地察觉到业内风向的变化,因为今年一季度挖掘机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竟然不升反降,虽然降幅很小,但这肯定不属于正常现象,毕竟随着国内经济一片向好,挖掘机的需求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到了广交会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明显了。广交会上,外资与中外合资的工程机械企业接二连三举办了发布会,包括小松山推、合肥日立、卡特彼勒徐州等。 行远在广交会上只成交了19台挖掘机,比去年秋季广交会上少了三分之二。 不光是行远,其他国产品牌也遭遇了类似的状况,兴越的起重机销量也是腰斩。 崔平生跑到远夏这儿来诉苦:“这帮洋鬼子,把我们的市场份额都要吃光了。还给不给国产品牌活路啊!还是你好啊,产品不那么单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我都要被逼死了。” 远夏说:“不至于那么严重,国家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再说你不是还有利器吗?好好利用,踏实做产品,还是有出头之日的。” 说到这个,崔平生很得意:“这倒是。省里给了我一个上市指标,等我们公司上了市,就能融到资金,还能够支撑一下。” 远夏说:“对啊。惨的是我们这些爹不疼妈不爱、只能靠自己的民营企业。” 崔平生拍他一下:“你也别跟我诉苦。今年的自卸车和缝纫机卖得还不错吧?” 远夏说:“还行吧。我现在就指着这两个产品了,要是这两个再出问题,我怕是没活路了。” 崔平生重重叹了口气:“我看潍柴的柴油机做得挺好的,我们要是能达到他们的水平就好了。” 远夏说:“也不是办不到,你得花时间、金钱和人才去砸,好产品不会平白出现的。崔总,好钢用在刀刃上啊。” 崔平生摆摆手:“我懂!” 第154章 聚会 今年的工程机械市场, 基本被中外合资与外国独资品牌的包揽了。 因为这些产品在国内生产,具备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又利用了国内的廉价劳动力, 是以成本锐减, 定价比进口产品要便宜很多。 尽管这些国内生产的合资品牌和外国品牌价格要比国产的要贵不少,但还是大受欢迎,因为品质让人放心。 针对这种情况, 远夏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节, 在合资与外资品牌攻城略地的挖掘机、水泥泵车这两类产品上,减少产量,主攻技术研发。 将生产重心放在自卸车和电动缝纫机上, 让优势产品的利润能够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至于赚钱, 先别想了, 能够活下来, 那就是胜利。 远夏知道,政府鼓励中外合资,目的是为了引进技术和资金, 想将国外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最终实现国产品牌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目的。 但外资跟中国企业合资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他们是想通过合资逐渐增加持股, 最后达到控股的目的,再将中国企业最终变成他们的零部件加工厂, 这样即有了廉价零部件生产基地,又能够消灭中国品牌, 减少自己的竞争对手。 所以行远一定要韬光养晦, 熬过最黑暗的这几年, 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国内其他工程机械制造商也在各显其能,度过至暗时刻。 比如兴越这样的国有企业,就有一个救命法宝,就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支持。 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几年,国家始终没有放弃拯救国有企业的想法,为了救活这些国有企业,政府出台了扶持国有企业的上市机制,希望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来解决国企的困境,救活国企。 这种机制叫做“指标配额度”,从国家分配到各省市,最后由各省市进行分配。当然,能够拿到名额的,全都是大型国企,不少达到上市标准的民营企业都没有上市的资格。 兴越就拿到了这个配额指标,可以上市,经营状况比兴越更好的行远则没有这个资格,只能通过结构调整缩减开支,以及从银行贷款来度过难关。 远夏知道中国工程机械会经历这个阶段,所以才一直没有放弃缝纫机这个业务,并且一直在研发电脑缝纫机,如今效果显现,电脑缝纫机不仅基本功能效率惊人,生产效率已经是电动缝纫机的数倍,还可以刺绣更为复杂精美的花色。 电脑缝纫机销量激增是可以预想到的,去年全年卖出不到500台,今年上半年就已经突破了2000台,虽然价格从原来的25800元降到了22800元,由于数量的增加,利润依然十分可观。 可以说,电脑缝纫机几乎可以填补上挖掘机损失的市场了。 当然,市场上也不仅仅只有行远推出了电脑缝纫机,飞蝶和标准都在研发电脑缝纫机。 其中标准的电脑缝纫机技术也不错,虽然比行远的还差了一点。不过飞蝶的技术还差得有点远,仅仅才能实现简单的缝合技术。 远夏当初还特意提醒了立人,让他注重电脑缝纫技术的提升,如今看来,并没有被当一回事。 结果就是,飞蝶又找到了远夏,想从他这里购买电脑缝纫机技术,甚至开出了一个亿的技术转让费。 远夏这次没有松口,说:“你们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每年给你分配大学生,公司也上了市,有雄厚的资金来源,还有上海那么多家一流大学可以合作,自己研发技术很难吗?一个亿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了。” 来谈判的负责人却摇头:“我们花一亿可能买到技术,但花一亿研发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远总不会以为我们公司跟你们一样,都是你自己说了算吧?” 远夏明白过来,飞蝶的蛀虫太多,一亿元不说能不能拨下去,就算拨下去,能有两千万用到研发上,都已经算好的了。 远夏摊开手:“那我也爱莫能助。目前这是我们公司的王牌产品,就靠着它赚钱。暂时没有转让技术的打算。” 远夏认为飞蝶的问题太大,就算他卖了技术给他们,也不过是让他们多苟延残喘一会儿,根本就救不活飞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就该被淘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