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3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08(1 / 1)

生个这么省心的小宝贝呢。那我就真的做梦都要笑醒。” 半个月后,远冬带着妻儿回了北京,再从北京飞深圳。当初远夏给他们在北京买的房子恐怕只能去北京度假住了。 不过远冬在深圳买房子倒是不用远夏操心,两口子在美国工作了几年,买房的钱只是小意思,深圳这个时候房价又不贵,几千钱每平方而已。 他们不仅能买得起房,夫妻二人还能一人买辆车,还有多余的钱投到旻西科技中去。这个年头赚美元回国来花,就是划算。 远冬回来了,远夏心里也踏实不少,现在就只有重阳在外面了,等他回国,兄妹几个哪怕不在一个城市,也好歹在一个国家,想见面也容易多了。 四月中旬,远夏亲自去广州参加广交会。 这次广交会上,他明显感受到国产工程机械新产品多了不少,虽然技术可能算不上最先进的,但比前几年那种一成不变的老机器显然要进步了不少。 可见国家在引进技术方面所做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最为显著的就是徐工。 这家具有深厚底蕴的老牌国企推出的履带式起重机和履带式挖掘机性能在这次展会上算得上是耀眼的明星,尤其是起重机,性能比同样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的兴越都要优越。 这让崔平生酸死了,跟远夏说:“人家底蕴深啊,做了几十年工程机械,咱不能比啊!” 远夏笑着说:“你们也不差啊。你们从零开始,做到了现在这个程度,真的是非常厉害了。我相信,假以时日,你们也能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工程机械品牌。” 崔平生从远夏这里得了安慰,这才勉强平衡了点。 当然行远的表现也不差,今年他们推出了新款装载机、洒水车和垃圾车,还有泵送超过100米的水泥泵车,臂架泵车高度也达到了25米。 倒是小松山推与日立合肥这些合资品牌,没什么新品推出,依旧还是在打价格战,价格压得比国产品牌还低,利润肉眼可见的薄。 看样子是彻底打算放弃新产品了,不知道这样还能撑多久,等他们的技术一落后,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些品牌了。 这种情况远夏也没办法,他们的经营者不警惕合资方挖的坑,自己肯定也不会去提醒,毕竟也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少几个也没什么不好。 远夏比较关心电脑缝纫机的销量,因为去年他们将技术转让给了标准,而标准本来就比他们定价要便宜些,这次换了技术,只怕也不会提价,所以在价格上,行远是竞争不过标准的。 好在标准也不会大张旗鼓说自己用的是行远的技术,所以双方较量还是没有摆到明面上来。 行远制作缝纫机虽然起步晚,但制作电动缝纫机和电脑缝纫机却不晚,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国内这两款缝纫机的带头人,算是后来居上。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行远在业内的名气还是很响亮的。所以尽管采用了同样的技术,标准的定价比他们便宜了500元每台,行远卖得也不比标准差。 广交会结束的时候,行远签出的单比远夏预期的还要好一点,说明行远这个品牌已经在这个行业内站稳了脚跟。 广交会结束之后,远夏去了一趟深圳,看看已经在深圳安顿下来的远冬一家。他们还没来得及买房,住的是旻西给他们租的公寓。 深圳比远夏当初来送缝纫机时繁华多了,南山科技园还没开发,他们的公司位于新开发的福田区,环境也比原来干净漂亮多了。 远夏怕他们不适应,不过远冬和常乐说这里的气候环境感觉跟旧金山差不多,感觉还行,这样他就放心了。 从深圳回来,远夏开始张罗出国考察的事。 行远这次出国的人员名单一共是八个人,远夏、郑工、石跃光、肖云生、滕志飞、章亮、江淼,再加上自卸车生产车间的主任倪闯。 倪闯是作为生产代表去的,没让梁洪昌去,一方面是需要他坐镇行远,远夏不在的时候,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培养倪闯,将来他可能就是梁洪昌的接班人。 梁洪昌其实也明白这个意思,但他没有办法表示反对,他已经57岁了,按照国家法定年龄,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虽然远夏说了,起码要干到65岁。 哪怕就是干到65岁,也不过七八年,他也得退了,远夏是该培养下一任厂长了。 梁洪昌知道远夏没有任何对不起自己的地方,给予了最大的尊重和自主权,工资也高,给买了五险一金,每年还有分红,连儿子也都安排在了财务部。 就是这小子不争气,常常做出一些令他吐血的事,他真的非常害怕这个混账小子不务正业,假公济私,做出损害公司的事来,这样他的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还对不起远夏对他的信任。 也许当初就不应该让他进行远来的,给他弄个店开着,就什么事都没有。 考察团是5月1日出国的,为期12天左右,因为要去好几个城市。 几个公司的人加起来一共有三十多人,从越城出发,到北京转机到德国的法兰克福,然后再去德国的各个城市进行参观。 第172章 德国 作为老牌发达国家, 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制造业,精密仪器、车辆、工程机械、机床等无一不强。所以一直以来也都是中国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行远就有不少零部件甚至包括水泥泵车的底盘都是从德国进口的,这次来德国考察学习, 绝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抵达法兰克福之后, 远夏跟其他企业的几个领队一起商量, 安排了一下行程, 都要参观的公司先一起去参观, 然后再分开,去自己想去参观的公司。 毕竟同行的企业并非都是工程机械的,大家的侧重点会各不相同。这样安排,时间也会充裕很多。 行远这边连翻译都没找, 远夏自己会英语,同行的两个研究生也都会点英语。郑工当年在德国留了四年学,会说德语, 尽管很多年没说了,但年轻时学过的语言并不那么容易遗忘。 他们第一站去的是慕尼黑,因为这里有著名的宝马和保时捷, 还有闻名世界的啤酒,出来考察,除了学习, 自然也要体验一下当地的特色。 德国不愧为机械强国, 大家参观的第一感受就是震撼, 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这就是现代化机械制造! 尽管这些年中国奋起直追, 自我感觉发展得也还可以了, 但跟有着上百年积累的德国相比, 完全就是个才刚学会走路的小孩。 从慕尼黑参观完之后, 行远和兴越就跟另外两家企业分开了,他们两家是做工程机械的,参观的工厂基本一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