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3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70(1 / 1)

大了,将房子重新刷一遍就可以了。 地上全都是玩具、抱枕、书本、纸、笔,看着像是在打仗。 远夏进屋来,几个孩子就将他们团团围住了,挽胳膊的、搂腰的、抱大腿的,仿佛身上挂了五个树袋熊,行走都困难。 “舅舅”“大伯”不绝于耳,远夏用手掩住耳朵:“一个一个来,我听不清啦!” 他有点哭笑不得,当年四个弟弟妹妹,加起来都没有这五个当中的一个话多嗓门大,远夏有点同情远秋和艾玛,她们照顾五个孩子不累吗? 远秋和艾玛都不觉得累,她们认为小孩子活力足,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还能从他们身上汲取不少灵感。 虽然吵闹了一点,但远夏还是很喜欢被几个孩子环绕的感觉,他带着几个孩子出去逛街,买他们想要的玩具、书本、电子产品等,还陪他们去游乐园玩了半天,差点没把他这把老骨头给累折,比他前几天跟一群人吵架还累。 所以过了两天,他就赶紧开溜回越城了,还是回去好好上班吧,带孩子真不是他的强项。 现在的孩子可不比以前的孩子,那个时候不管是弟弟妹妹,还是木拉提和索娜尔都特别省心,很少主动给他添麻烦,哪像现在这样,个个都能上房揭瓦,而且会非常直接地表达真实的想法,毫不掩饰。 这当然是好事,说明这个年代的孩子成长环境好了,孩子也自信了,不过对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远夏觉得,他可能不太适合教育现在的孩子了。 这一趟北京之行收获还是比较多的,因为8月份,远夏就得到消息,许工机械和凯斯基金的收购案方案没被商务部通过,被驳回要求重改。 远夏心里那个高兴,自己的努力总算是见到成效了。 但与此同时,远夏在网上遭到了不少谩骂和攻击,应该是许工机械的支持者,也可能是水军,说远夏为了打击对手不择手段,姿态非常难看,有损中国企业家的形象。 更是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让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印象,会影响今后外国资本来华投资,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罪人。 这帽子扣得可不小,甚至都成为历史罪人,需要以死谢罪了。 这个角度倒是有点刁钻,不过确实符合这个时代的声音。这一时期,中国的精英阶层对西方国家是无比地崇拜和景仰,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西方来的,都要供着捧着。 远夏这样不追捧外资,把外资当洪水猛兽防着的,实在是个异类。 远夏并不打算理会这种声音,时间会证明一切,自己到底是历史的罪人,还是力挽狂澜的英雄。不过到时候,恐怕就不会有谁记得自己曾经被骂成罪人了吧。 第215章 转型 从开年起, 远夏就在为许工机械收购案的事忙碌,好像没怎么管公司的事。事实上,公司今年的效益非常好, 到八月份的时候, 营业额就已经赶上去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远夏就有意识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库存,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几年的销量会激增,但库存还是赶不上今年订单的增量。 倪宽笑着跟远夏说:“远总,去年我们应该多生产一些的,还是太保守了。” 远夏说:“是你们太保守, 我说要多生产, 你们担心库存积压, 影响现金流通。从现在开始, 扩招工人吧。” 倪宽点头:“好!” 远夏说:“今年再招500个工人,明年再招1000个。” 倪宽惊讶地看着他:“需要这么多吗?” “需要。”远夏说, “去招吧。” 倪宽点头:“好。” 远夏知道,到时候他们只会觉得这些人还远远不够。他准备等高校秋招会开始的时候,去招更多的技术人员来。 远夏在考虑行远技术转型的事,从传统动力系统转为电动智能系统,毕竟在西方国家深耕了几十上百年的传统动力系统领域,他们想要实现技术赶超实在是太难了,要想弯道超车,只能从新系统入手,电动化是未来的大趋势。 关于技术转型这事, 远夏也跟郁行一认真商讨过。 郁行一觉得不失为一个新思路:“电力发动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蓄电池, 目前锂电池还只用在手机这些小型电子产品上, 将技术改进一下,应该可以用到车子上。不过工程机械的动力太大,怕是一时半会儿没法实现。” 远夏说:“短时间肯定出了不成果。咱们可以提前准备,哪怕花个十年二十年,只要能够实现,说不定咱们就能够弯道超车了,当时候让外国人来追赶咱们。” 郁行一听他勾画的美好蓝图,笑了:“不过这个投入会非常大。” 远夏说:“可以跟兴越合作。兴越是做柴油机的,我相信他们会对电动机感兴趣,毕竟这事关他们的生存。” 郁行一说:“兴越能同意吗?他们这些年好不容易在柴油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在让他们又在电动机上投入,那可不是一笔小开支啊。” “权衡一下利弊,其实还是值得投资的。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去找别的公司合作。”远夏心里早就挑好了预备选项。 过了几天,远夏找了崔平生谈这个事,崔平生将信将疑地看着远夏:“研发电力发动机?这不容易吧?” 远夏点头:“肯定不容易。不过你们有生产柴油机的基础,电力发动机也不会太难。难的是怎么解决电池蓄电问题,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一点,也许得十年八年才能出成果。” 崔平生皱眉:“投入不会小吧。” “前期投入每年至少也得几千万上亿吧。”远夏说。 “就光这个项目?”崔平生明显有点肉疼,“我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也才两亿多,这一下子要多出三分之一来。” 远夏说:“两家公司分担,负担会轻一些,不过你自己考虑吧,你们要是不愿意,我就找别家合作。反正我是一定会做的。” 崔平生说:“你让我考虑一下。” 远夏说:“好。” 这种企业规划,其实算得上是商业机密,远夏完全可以闷声发大财,找非同行的人合作就行。 不过考虑到单独做难度有点大,加上电动机基本上是和柴油机打擂台赛,对兴越未来的发展实在算不上友好,所以远夏才跟崔平生透露一下消息。 要是他们不愿意合作,行远也没什么对不起兴越的。 远夏跟崔平生见完面回来,接到了郁行一的电话:“你现在在哪儿?” 远夏说:“刚去见了崔总,现在回公司的路上。” 郁行一说:“下午有事没?” 远夏问开车的陶阳:“小陶,我下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