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 / 1)

冒了个头。 红梅被雨水浸湿,艳丽夺目的颜色叫人心神醉倒。 赵懿懿看着身旁那高大身影出神,亦是看见了革靴踏在雨后青砖上,溅起片小小的水花。 “陛下,今日是母后千秋。”赵懿懿不确信他还记不记得,便忍不住提醒。 “嗯。”顾祯应了,仍是往日的清冷模样,“待早朝散了,朕会早些回来,同你一齐给母后献寿。” 赵懿懿笑了笑,纵然知晓自个落后了半步,他瞧不见这笑,一双杏眸依旧弯成了月牙状,眼尾一点美人痣平白在那儿惑人。 顾祯回头看了眼,这才瞧清尚有残雪的日子,他那皇后上身竟只穿了件藕荷绫袄子。 目光在她身上快速掠过一圈,他蓦然想起了皇后之父,淮安侯赵维民。 皇后祖父虽已薨逝,然门生故旧仍活跃在官场中。赵维民便时常借着这些故旧和,在朝堂里上蹿下跳,惹人厌烦。 从即位起,他便隐有惩处赵家的打算,时至今日,他皇位逐渐坐稳,也下定了处置的决心。 庭院被两排宫灯照了个灯火通明,冬末春初的清晨,暖橘色的光一直延伸到肃章门外。 赵懿懿也是在此门前停住了步子,亲眼瞧着他上了辇舆,躬身行了个礼,柔声道:“好,那妾身等陛下回来,母后若问起,妾身只得拿陛下搪塞了。” 赭黄帘子放下,皇帝再未吭声。 赵懿懿便这么立在肃章门下,目送皇帝的车架沿着宫道,一路往大庆殿而去。 直至那辇舆不见了踪影,她方才缓缓收回眸光,折返回了椒房殿。 侍女云竹扶着她朝内殿走,提醒她注意门槛后,低声道:“娘娘可要传膳,好歹先用个朝食吧。”她想着方才时间紧,不过粗略用了几口,哪有正经吃什么东西。 赵懿懿已然在妆台前坐下,她略为困倦的揉了揉眉心,想起昨晚他兴致好,连着要了几回,都算不清究竟是什么时辰歇下的。 偏又得早起伺候他上朝。 若是平日里,她还能再回来补上一个时辰,可今日是太后生辰,命妇们进宫朝见,需得她这个皇后出面主持。 赵懿懿摇了摇头,拆下发间一支桃花簪:“先妆点吧,一会再说。” 云竹有些心疼的皱了下眉,轻声道:“那奴婢去取一碗扁食,梳妆时喂娘娘吃上几口?” 静默片刻,赵懿懿螓首微垂,终是应下。 梳头的宫女问,今日是否要戴十二钿钗。赵懿懿想起太后不喜她,倘若瞧见俩人同样的十二钿钗,只怕会不高兴。 若是装扮从简,又会失了礼数。 左右都不对。 她望着自个在镜中的面庞,轻叹了口气:“戴吧。”已经不被太后所喜了,表面的礼数总不能再出差池。 到那时,丢的也不只是她自个的脸面。 描斜红、贴花钿、点绛唇,象征皇后身份的十二钿钗加于发髻之间,再到换上那身礼衣,天色已然大亮。 如此,她也起身缓步出了寝殿。 命妇们虽未至,万春殿已然忙活开了,着绿绫衫子的小宫娥捧着器皿在席案间穿梭,步履都透着欢快。 赵懿懿入内给太后请安,顺带禀报今日筵席的各项事宜。 她头一回操持,必得万无一失,半点疏漏也不能有。 许是生辰的缘故,太后今日的心情很不错,非但没有挑刺,竟是含笑看了她一眼:“有劳皇后了。” 赵懿懿躬身道:“这是妾身分内之事。” 太后忽而问:“皇帝何时过来呢?” “陛下说,待会下了早朝便要赶来给母后祝寿。”赵懿懿给太后斟了杯茶水,轻言细语回着。 太后半垂下眼皮,赵懿懿敏锐地察觉出来,这是不大高兴的意思。 一旁临川长公主见状,立马嗔道:“皇嫂,今日可是母后生辰,你怎的也不劝劝皇兄,还有比母后生辰重要的事么?” “好了。”太后将她呵斥住,揉着眉心说,“今年也不是整生,晚些过来,没什么要紧的。” 临川拖长了声音撒娇:“阿娘——” 听着她们母女二人的一唱一和,兼有殿中其余侍座之人的劝慰声,赵懿懿心头泛起一丝涩意。 陛下做什么事、心里如何想,岂是她能管的?陛下这会儿是去处理朝政,她又该以何立场去管? 赵懿懿未做辩驳,只柔柔笑道:“陛下心系社稷,励精图治,已是对母后最大的回报了。” 想起自个丰神俊朗的儿子,太后胸腔里滋生了些骄傲情绪,觉得皇后今日这番话,很是中肯。 方才的郁色转瞬消弭。 ----- 今日朝会属于是不欢而散。 所商议的,还是早就已经提起的寺庙宫观一事,皇帝欲下令整饬,并丈量寺院田地,却有朝臣认为此举不详,大力反对。 最终,朝臣未达成想要的结果,皇帝也被烦得有些不耐。 当年皇帝还在做太子时,众人都说太子性子温润和煦,懂得礼贤下士,有此等储君,实乃大楚之福祉。 甚至还有人私下议论,太子与那阴戾狠辣的皇帝比起来,更适合统御天下。 只是他登极近一年的工夫,行事作风却与以往有所不同,去岁与西凉的那一场恶战,他所展现出来的些许冷静果决,叫众人隐隐窥出了先帝的影子。 因此,众朝臣才会大举反对,想要将他拉回原有的轨道。 顾祯靠在御座上,随手翻过几本奏章,眉眼间浮起了几分戾色:“一个个平日里没点真能耐,倒在这种事上同朕杠了起来,按着他们这说法,朕离亡国之君已经差不远了。” 奏章上的内容引经据典、妙笔生花,其中的核心,全都是在劝说他收回成令。甚至有人援引出先帝宽宥佛道、曾出资修建数座佛寺。 朝臣想以先帝来压他,却没想到,顾祯之所以行此事,正是因为先帝太过信奉这些,导致佛寺泛滥,原本该三年一造的度牒亦是胡乱发放。 此举,完全是嫌他怒火不够旺盛。 一旁的燕王轻咳了一声,道:“朝中信奉佛道之人不少,难免慌了神,想要劝阻皇兄。” 顾祯闭了闭眼,淡声道:“也不尽然。不过是想借此,试探朕的底线罢了。” 他唇角勾起淡淡的笑意,燕王是他亲信,见此情形,便知他是动了真火,便不敢再接话。 将桌案上奏章翻阅过,果不其然,赫然瞧见了赵维民的名字。 顾祯眼底浮现淡淡戾气,令宫侍取了纸笔过来。 世家把控朝堂多年,门阀之间互相结交、举荐,蔚然成风。早在登极以前,顾祯便已动了整治世家的心思。 赵家早已不如从前威名,他本来没打算动,奈何赵维民太过招人烦,又是大楚国丈,拿他开刀,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