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当年他第一次跪在这里时,是四岁,却不是在这里受赏,而是问罪。 这中间的十几载光阴,好像做梦一般。 天家给的赏赐繁多,念的圣旨冗长,宁徽并未注意听,只是听见那少年皇帝忽道:“爱、爱卿!三日后和爱卿家中举办文会,你也去吧?朕想着......你与京中这些大臣,也好亲近亲近。” 宁徽面无表情应下:“是。” 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好说话。姬容笑着,终于笑了笑,一身轻松挥挥手让宁徽走了。 倒是丞相文卓,盯着宁徽离去时挺直的脊背,心中忽然涌上一股莫名的感觉,他总觉得此人不简单,以后少不了要同他打交道。 看来和庸的担心,不无理由。 第3章 玉坊内,文雪音和秋棠等了许久才等到百姓散去,只是看这天色怕是晚了,二人匆匆回了丞相府,刚进门就瞧见一个瘦削颀长的身形立在院子里背对着她们,只看着脑壳便知他是生了大气。 文雪音倒还算从容,只是秋棠面色有些发白,率先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双膝都给磕出了响声,听着就生疼。 “老爷,是婢子思虑不周,请老爷责罚。” 文雪音倒是气定神闲地站了半会儿子,见文卓不说话便知是在等她认错。 可她来去就只剩下一年寿命了,还管什么错不错。 “父亲来是有事?”文雪音轻声开口。 文卓等了半天,没想到认错没等来,反等来一句问,当即脸色沉了沉,回过身去再瞧见长女一张肖似她母亲的脸 ,一肚子的怒火却又发不出。 “去哪儿了?”他沉道。 文雪音缓缓眨了下眼,摊开手心露出装首饰的盒子。 “几日后的文会,女儿总不能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文卓被噎了一下,想到之前孙氏跟他提过雪音要去文会的事,暗恼自己竟忘了给她备好衣裳首饰送来,再开口语气自然平缓柔和很多:“身上的银钱可够用?不够我让账房再支你些,要不再裁几匹布做几件新衣?眼看着也快入夏了,你......” “不必了。”文雪音凉声打断,“横竖也穿不了一年,还浪费那些个做什么?” 她说完便将脸别开进了屋,文卓愣住,刚想要发火,听见屋里传出的咳嗽声又生生忍住,看了眼还跪在地上的秋棠 ,道:“好好照顾小姐。” “是。” 秋棠一拜,再抬头见老爷已走远了,不由深深一叹,这偌大的丞相府,连个真心疼姑娘的人都没有。 要是能离开这鬼地方,她家姑娘的病兴许早就好了。 · 经过一番波折,吏部尚书府在四月初七设宴会请宾客,晨起时太阳不算明朗,隐约还有微风,秋棠不放心,到底是把那件雪白兔毛领的袍子给文雪音穿上了。 去时是孙知许和她那一双儿女乘一辆马车,文雪音和秋棠自乘一辆,倒是宽敞,只是等马车停到和府门前,孙知许竟是什么也没说就进去了。 文雪音手上没有请帖,和府小厮又对她脸生,将人给拦了下来。 “你这是干什么?我们跟前面那三个可是一块儿来的,同是丞相府,你要不去打听打听?”秋棠当即不满。 文雪音凉凉地看着小厮,小厮被她这眼神盯得有些发毛,又看看这二位穿着的确贵气不凡,怕因为自己一时计较得罪了什么大户人家,侧身让了路。 主仆二人终于一前一后地进了门,秋棠目中闪过一丝恶意,于心底又咒骂了一声孙知许那个贱妇。 绕过前面迂回的假山,孙知许竟就在那儿等着。 她忙迎了上来,笑道:“雪音怎么来得这样慢?可是身子又不适了?” 文妙儿跟在她身侧,面上带着一股子好笑。 文雪音神情冷淡,轻飘飘地走过孙知许面前,凉声道:“难为你在这儿候着,怎么是觉得不配走在我前头了?” 孙知许也真是厉害人物,听了这话还面色不改,温柔道:“到了席上可要收敛脾性,莫要叫外人知了文家的女儿是何等不知礼数。” 文雪音只当什么也没听见,径直走着往园子里去了。 文妙儿冷冷盯了文雪音的背影一阵,待她走远了才甜甜地笑起来,道:“娘,咱们不告诉姐姐她那条路比较远么?” 孙知许道:“无妨,你姐姐没来过这尚书府,可要好转呢。” 母女二人笑了一声往另一个方向折去了。 其实走了几步路,文雪音发现前面尽是连绵的花树与假山时,她已然明白自己这是被引错了路。 不过来都来了,以前只是听闻吏部尚书府修得十分迂回秀丽,倒不如借此机会瞧瞧,一个人也清静。 秋棠看出她偷闲的心思也就没有出声,默默在后头跟着。 尚书和府前有廊腰缦回,下有流水潺潺,浅薄的流水漫过一点石块铺成的路,半点也不会弄湿鞋子和衣裙,秋棠扶着文雪音两个人一点点地走,心情倒是放松了大半。 只是这小径连着一条小径,真不知什么时候才绕得出去。 正想着,二人听见一阵柔和的箫声,曲子吹得很是含蓄内敛,似乎是什么清心静气之曲,听着叫人顿觉耳清目明。 文雪音不由往那个方向走了两步,道:“咱们过去瞧瞧。” 路虽然蜿蜒,但是人却很好找,一道回廊上生着藤蔓,密密麻麻地缠在廊柱上,遮蔽了大半的阳光。 廊内坐着一个人,身着白衣,生得温润雅正,听见有人过来箫声便即刻停了。 文雪音堂而皇之地打量着他,她常年病着,本是绝艳撩人的姿色也被这病容压去了七分媚气,又常年不得欢喜,双目含愁叫人望而生怜。 白衣公子的眼神初时还有些躲闪,觑到面前女子的容貌时目中流出一丝惊艳,出口的声音竟有一点结巴:“姑、姑娘怎会在此?” 文雪音道:“我迷路了。你是什么人?” “我、姑娘唤我宋清辞便是。”男子起身略显慌张地解释。 文雪音点点头,没从记忆里寻出这么个人来,她这辈子认识的人统共也没几个,道:“不知宋公子可否替我指条明路,我头回来文会,不知和府的女眷席设在何处?” “姑娘是第一次来?”宋清辞挪了挪步子,随手将玉箫往袖子里一塞,道,“若姑娘不嫌弃,我可以带姑娘前往。” “有劳宋公子。” 不知是哪里来的毛头小生,这样容易脸红。文雪音跟着宋清辞身后时,瞧着他薄红的耳尖想。 若非她寿数不多,或许也会和他一样,瞧见好颜色的公子,也不免要春心荡漾一番。 这么一会儿文雪音已经走出去好远,回去的路不算好走,也不知道这和庸是什么爱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