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三十六陂春水 > 分卷阅读14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40(1 / 1)

夫人堪当此任。” 齐凌遂又问景轩:“卿以为呢?” 景轩此际胸中已惴惴不已,道:“奴婢以为, 皇后殿下是生母,没人可以替代。” 齐凌笑问:“你的意思是, 把太子送到昭台宫去?” 景轩道:“皇后殿下静心养病不敢惊扰……吴夫人和皇后同出琅玡, 与殿下私交甚密,常常来往椒房殿。奴婢以为,太子乍离生母,惧怕生人, 若要有夫人抚育, 莫有更宜于吴夫人者……” 齐凌未待他说完, 将目光转向周侧博士等:“诸位呢,意下如何?” 在场博士七人,三人默默不语,一人应承田冠的说法,两人应承了景轩的说法。唯有一靖侯太傅蒋旭举荐君前、名公孙行者,硬邦邦道:“皇后尚在,储君交由夫人抚育之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有所失礼。礼者不可废,废则上下失序,异心生焉。陛下三思。” 然满堂之中,也只有他说此话,无人附和。 皇帝各个问后,没有只言片语的回答,也没有下诏当如何,将众人都遣去了。 之后,博士江如海对公孙行说:“公饱读诗书,岂不闻‘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拘泥旧礼迂腐,你新来不知,咱们皇上厌恶空谈,可莫作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了。” 公孙行嘿然应承:“无我新至之愚莽,怎见诸公伴君久之明乎。” “难怪太傅对你赞不绝口,平雒城之乱也带着你,百闻不如一见,你倒真是个妙人。” 二人相对大笑,无复再言。 …… 这年关中暑热格外酷烈,恰正午时,泼天烈日似能融铁流铜,只需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儿,便觉目眩。 廷尉寺,一座不起眼的小小牛车停在角门侧。 停了足有半个时辰,才有一小吏出来,对着车行礼。引出车上一女郎,简衣素服,不饰簪环。 她跟着小吏进去后,牛车才慢慢滚着车轱辘走远。 廷尉寺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自张绍走后,九卿暂未补位,由原先的廷尉正黄文启代管,按说应当水泼不进,然而一路上至卫官、下至执吏,仿佛都未看见这女郎,由她直登诏狱。 狱门后阴寒恻恻,复行良久,才至看押李弈的所在。 一个月前风光无两、几欲登青云直上掌录尚书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后将军,倚壁而坐,头颅低垂,衣衫褴褛,几乎看不出人样。 女郎停在他的牢门外,静静看着他,直到他有所感知,慢慢抬起头。 蓬发之下,颊烙鞭痕,面上唯一片血红,不辨五官,看不出哪些是血,哪些是伤,唯双目黑白轮转,凛凛如昨。 看见来人,他咧开嘴笑了,喉咙破了,声音嘶哑:“长公主,贵人临贱地,所为何来呢?” 牢门外,为蜡黄灯火所罩、血点横斜栏木分割的,正是舞阳长公主齐湄的脸。 李弈淋漓血迹披面,盯着他:“臣如今才有两三分明透,吴王咬我谋反,是公主的意思吧?” 齐湄没有答话,表情冷冷的:“你后悔吗?” 李弈道:“不过是些刀枪刑刺,糊弄娃娃的玩意,我早就见惯了,还能如何?公主喜欢,就把我这身骨肉刀刀片下来,骨头拆下来,一件一件拿去,我绝不吝啬。” 齐湄伸手抓着血污斑斑的木栏,指尖几要嵌进木里,含着怒意又刻意压低的声音微微发颤:“李弈,你不过一家奴,泥淖里的犬彘,登不上台面一条贱命。孤给你几分薄面,你当真敢顺杆往上爬,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东西。” 李弈抬起头:“公主,我就算是家奴,也非你的家奴,我就算是狗彘,也不是你的看门犬。”他顿了顿,唇角扬起,竟是一笑:“我的命,贵着呢。” 齐湄觉察指尖疾痛,低头一看,竟是一截指甲断在了栏锁间,她缩手回袖,指尖紧紧扣住衣袖一截,放加个疾抖的袖口遮压下去。 她一时寻不到说辞反驳,只得连连冷笑:“孤瞎了眼,孤悔之晚矣。孤意下嫁,本是为全我皇兄的心意,你算,你算什么……” 李弈没有再答她的话,从鼻中轻哼了一声,换个坐姿,兀自阖目养神。 齐湄自站了一会儿,拂袖而去,走出几十步,又转回来:“我告诉你,皇嫂被你连累,已经被贬去了昭台宫。” 李弈依旧低着头。 “从没见堂堂皇后养病能养到昭台宫去的,明上不敢说,谁不知道那儿是冷宫,人人都在暗地里猜她是不是与你一起谋逆,连朱恂都不敢出门,躲在家里作了缩头乌龟。李弈,你多活一日,于她和太子就是多一日的危险。我如若是你,有什么颜面再活在这世上?” 李弈抬起眼皮,深深看了她一眼,他朝齐湄的方向从嘴里啐了一口,血沫飞溅,在齐湄错愕震惊中,笑容明煦:“凭你也想要我死,做你的春秋大梦。凡她还有一口气,我李弈就算坠入十八层地狱,也会一层一层爬回人间去。” 齐湄喉如塞物,愣怔如僵。 他扬长声音:“长公主,臣衷劝你一句……今日起,莫待时,早行乐啊。” …… 日落龙首,城阙忽晚。 这日景轩值宵,自飧时过后,便悬着心。 吴若阿派的人在午后来探听过口风,景轩便将所知尽数告知,道是少府令田冠也在走动,郑夫人对太子的抚育权似也志在必得,他已明陈君前,两个博士也赞同,眼下虽然七八成把握,也要看最终圣意裁决。 申时,景轩得到消息,说东宫有动作,传之吴夫人的椒风殿。 后吴若阿心绪不宁,从申时直至戌时,每过一刻钟的时间就派出人探听。 东宫再有异动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日,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东宫,无人在意那个不足两岁的婴孩离开生母不断搬挪,只在意内廷哪位夫人将得到抚养太子的权力。 所有人心知肚明,且不说皇后的病会养到何年何月、回不回得来,这般小的婴孩一旦认了养母,一些时日就与生母无异。 列宫望着东宫那小小一隅,直如饿饕之见血肉,消息在宫灯照得见、照不见的角落里流转。 然而,似乎是刻意戏弄众人一样,申时传来异动之后,又偃旗息鼓,四檐悄然。 直至月上中天,戌末时分,御前常侍曹舒引抬着匣笥的宫人才从东宫走出,明灯照道,逶迤行去。 因眼下配得上照看太子的唯有郑、吴二人,宫人行走的方向与郑夫人的披香殿背道而驰。 唯一的可能只吴夫人的椒风殿。 探知消息这个消息后,吴若阿神魂若飞,心绪驰荡。几度徘徊阶前,引颈眺盼。又被宫中人劝回,道是“旨意未到,先到似有谋,易惹猜忌”。 吴若阿只得回到宫中,不见外间情形,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