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 > 分卷阅读2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5(1 / 1)

。 楚溪客声音更大:“有没有?!” “没有!” 这一次,语调铿锵,震耳欲聋。 钟离东曦看着闪闪发光的小鹿崽,禁不住扬起嘴角。 林淼也笑了,目光放在楚溪客那张朝气蓬勃的脸上,轻声呢喃—— “这一次,我还是选择站在你身后,哪怕再一次粉身碎骨,我亦无悔……” “我的陛下。” 第112章 临时考场建在了皇城东侧的永兴坊,坊内西南角便是左金吾卫驻地,十字街西北有一荷恩寺。 荷恩寺被征用, 从考前准备到考后阅卷都在这里进行,因此一个月内不能接待香客。 好在, 无论是寺中僧人还是附近的住户都没有丝毫怨言, 反而都在力所能及地为举子们提供便利。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荷恩寺屋后有大片恩田,越冬的菠菜刚刚收了一茬,还没来得及播种春稻, 用来搭建考舍最为合适。 如今,荷恩寺门前十余个关卡一字排开, 屋后一个巨大的“集装房”鳞次栉比地矗立着。中间的寺庙成为临时中转地,多余的摆设一律移除, 用来放置考试用的器具。 关卡之前,数千名考生和送考的亲眷三五成群地聚集着, 等待登记入场。 每个关卡旁都放着一张书案,案上摆着签名册和承诺书, 案后坐着一位礼部协考官,每位协考官身旁又配有两位志愿者、两位金吾卫。 无论考官还是金吾卫, 除了平日所穿的官服外, 胸前还挂了一个玉符,写明官职与姓名,若有假公济私者,考生随时可以举报。 志愿者胸前同样挂着工作牌, 统一穿着淡青色的衣衫, 贴身的剪裁方便干活, 清新的颜色更有利于考生亲近、放松。 志愿者们自发地在自己喜欢的位置画上朵朵向日葵,祝愿考生“一举夺魁”。 这个小心机的最初发起人是楚溪客,他为了求个好寓意,最先在左肩的位置画了一朵,后来被黄丁班的同窗们看到了,纷纷效仿。 只是,大家画的位置各不相同,绘画风格也不太一样,站在一起的时候不仅不显得凌乱,反而十分鲜明有趣。 再之后,所有志愿者的衣服上就都有各种各样、灵动可爱的向日葵图案了。 此刻,紧张的考生们还不知道,这一位位顶着年轻面孔的“小葵花”们将会为他们带来什么。 楚溪客就是“小葵花”中的一员。 此刻,他站在关卡旁边,随便往哪个方向一看,都能看到一场世间悲欢。 为了避免夹带,考生们一早就被前辈们叮嘱,只能穿单衣,若是冷就多穿几件,忍忍就过去了。 却没想到,今年天气异常。虽已进入三月,但这几日的气温突然降了下来,尤其一早一晚,清风寒凉,吹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加之阴沉沉的天色,总让人觉得不是什么好兆头,考生们心情不由地沉重起来。 这边,有父母姊妹过来送考的,或者担忧地拢着考生的手,细心叮嘱,或者看似严肃矜持,实则暗含关切。 也有书院的老师或交好的同乡陪着的,三五人凑成一堆,要么探讨着往年的考题,要么说着吉祥话。 也有孤零零一个人的,紧张、落寞或强装的孤傲、坚定都写在脸上了。 楚溪客不由想到自己高考时的情形。 那时候,他也是一个人。看着其他考生被全家人围着,妈妈、甚至爸爸穿着旗袍为他们加油打气,他自己只能抱紧怀里的桑桑。 旁边一位同学的妈妈递过来一个保温杯,温和地说:“考试的时候本来就容易因为紧张而拉肚子,就不要喝饮料或者矿泉水了,我和欣欣她爸准备重复了,你要是没带就用这个吧!” 楚溪客愣了好一会儿,才接过那个连吊牌都没扯掉的保温杯。 就在半个小时前,他明明看到这个杯子是同学的妈妈在对面的小超市刚刚买的,还仔细地刷洗了好几遍,里面的热水也是从他们带着的旅行杯里灌的。 并不是准备重复了…… 楚溪客认真地说了声“谢谢阿姨”,就很痛快地把之前斥巨资买的罐装咖啡丢掉了。 此刻,看着那些孤单落寞的学子,楚溪客坚定地迈开脚步,过去送“保温杯”了。 “我是负责这个队伍的志愿者,学长若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找我。” “对,什么事都可以,比如笔坏了,想喝水,想方便都可以。” “不必怕麻烦,志愿者出现在这里,就是来为诸位解决问题的。” “……” 楚溪客在队伍中游走着,遇到落单的考生就不厌其烦地把这些话说一遍。 清脆又热情的声音传递在人群中,渐渐地,因天气而带来的沉闷气氛以他为中心一点点被驱散。 其他志愿者也行动起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考生们的关心。 渐渐地,扬起笑容的考生越来越多。 就觉得吧,阴冷的天气根本不算什么了,志愿者们身上的小葵花积蓄着太阳的能量,正闪闪发光呢! *** 铿锵的鼓点响起,入场的时间到了。 主考官、监考官、协考官、禁军、金吾卫、志愿者、跑腿小哥等工作人员悉数就位。 考生们重新整理好队伍,整整齐齐地排在了各个关卡之前。 志愿者们也两两一组,回到了各自负责的岗位。 楚溪客和林淼分在了一组。 同组的协考官十分佛系,只管在旁边歇着,毫无后顾之忧地把登记姓名、查验身份的工作交给了他们。 楚溪客负责引导考生,林淼则坐在书案后登记姓名。 第一位考生姓吴名家,霸州人士,年岁三十,面白无须,眉梢有痣,查验无误,楚溪客便将人放入关卡,交给了后面的金吾卫。 金吾卫同样是两两一组,其中一个检查考生的书袋与笔墨,另一位则带着考生走进旁边的小木屋。 说是“木屋”,实际只有九尺见方,四面墙壁刚刚高过脑袋,没有屋顶。 考生进去是为了换衣裳。 新换的衣裳是太学统一准备的,夹着一层轻薄的丝绵,比考生自己的衣服要厚实,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夹带,又不至于让考生穿着单衣挨冻受寒。 换下来的衣服由考生自己叠放整齐,放入单独的细麻袋中,袋子中写好考生的姓名与编号,方便考完后取回。 这位名叫“吴家”的考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下场考试了,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有了对比,才更为惊奇。 他走出木屋,还在惊叹于新衣服的舒适暖和,旁边就伸过来一只手,把书袋递给他。 看似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金吾卫,笑着说了句:“预祝吴生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