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男丁全灭,在?那个对女性束缚越来?越严格的时?代,留下一家女性被人欺负吗?】 【此举看上?去是省事,实际上?是极大的伤害了社会?的活力,就像是一棵树一棵水稻,剪掉了它的大部分根基,虽不会?立马死掉,却会?慢慢失去它的生机,最后枯死。人就像落花一样,有的飘入堂前,有的飘入粪坑,这是无法选择的,可是有些人才,他就是出身寒微,就是不幸投生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家中。朱元璋自己出身低微,难道就不知道这个道理么?他大约还是为了朱家的江山稳固吧!可惜了,老天给了大明?一个极大的教?训:送来?了朱祁镇这样一个十毒俱全的人。】 朱元璋不由得?浑身一震:他朝皇帝有昏庸无道的,有无德无才的,但是像朱祁镇这般,不仅人又蠢又坏,还能靠着?儿?戏一般的复辟重新登基的,却没有。难道,这就是老天给朱家的报应吗? 朱元璋越细思越觉得?恐怖,被俘皇帝大宋就有两个,他们的经历和下场,昭示着?异族人对中原皇族有多狠毒,可是朱祁镇不仅逛了一圈安生回来?了,还能再次登位!好似是老天爷第一次想弄死大明?,结果于谦力挽狂澜,救下了大明?,可老天不甘心?,又让朱祁镇重新坐上?了皇位一般,颇有一股不将大明?弄垮不罢休的架势。越想越觉得?,朱祁镇这种脓包玄孙能坐稳皇位,就是老天对大明?的惩罚。 一致都致力于与门阀士族斗争的李世民表示无语:“人之才能虽非天生,却也有不少人天生有才,比旁人聪明?。皇家若是不想自己手中权力被豪强世家分掉,就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 嬴政也忍不住惋惜道:“大明?若是不想要那些人才,便给朕罢!朕需要得?很!” 这两期天幕,启发了嬴政许多,他逐渐有了破当下六国虽灭,贵族却不臣服的现状的思路,他也要取民间之力! 刘彻呵呵笑了:“东城的王家儿?郎生得?孔武有力,脑子?愚钝,却被家中压着?读书;西?城的蔡家生了个病怏怏的孩子?,却得?入伍当兵……有意思!” 赵匡胤皱着?眉,却在?思索朱元璋如此做的动?因:“怕是想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后世子?孙就在?他安排好的框架里做事吧?可惜了了,考验朝廷与皇家的,从来?都是老天,如此将饭喂到子?孙后代口中,是无用的。” 玄烨皱着?眉苦着?脸:大清为压制住汉民,学了大明?不少招数,可如今,天幕对此万分不赞同? 朱元璋的“户籍制度”确实是省事,脑子?稍微不行的都看不出问题有多大,看得?出问题有多大的,都深深的叹气。 【除了尽力限制普通百姓,朱元璋对社会?的中坚力量——读书人也是一边拉拢一边打压,一边给予考上?了不同功名的读书人不同的特权,一边又将科考的内容更加固化?,在?洪武三年大明?第一次举行科考时?,就规定了考试内容的范围,如《易》用程朱氏注版,《书》为蔡氏流传的版本等等,也就是后来?说的四?书五经。不过刚开始对举子?们写文章没有很多格式要求,一直到成化?年间,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的时?候,开始由“经义”变为考八股文,对格式、字数、思想观点的表达等,都有了严格要求。】 【明?朝的科举风格,和朱元璋的做事风格很像,那就是一言堂,只以程朱的观点为正确,对其他各朝的注解和解析都不采纳。这固然能够统一思想,但同时?也限制了思想。举个例子?,在?历史上?,思想最为自由的年代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后来?秦用法家统一中原,汉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阶级对思想方向的取舍转变那么大,是因为社会?情况一直在?变化?,不同的时?期适用于不同的思想。就如于谦在?京师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候,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念,稳定了朝野上?下的人心?,才朝廷百姓齐心?赶走瓦剌人一样。秦用严苛的法家思想完成统一,是因为统一六国是战时?,乱世用重典,所以法家的思想适合那时?的秦。到了汉朝,四?海稳固之时?,便需要休养生息,需要重建经济社会?制度,所以用温和的儒家思想,推行仁政。】 【所以思想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就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明?朝摒弃其他有学之士对四?书五经的注解,只取程朱之言,属实是为了一棵歪脖子?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不是主播瞧不起程朱二人,属实是他们的许多思想,过于有毒,服务于皇权,却限制了国家发展。科举取士,皇帝取得?确实是工具人,可是工具人也得?有自己的能耐,若是朝中多一些像于谦这样的人,皇帝哪怕平庸无为一些,国家依旧能够顺利运转。但是限定了范围,后成化?年又定死了格式和内容,这不仅堵住了真正聪明?睿智的人的路子?,还给那些脑袋空空的草包提供了空子?——这种人只要出身有钱人家,花钱找些枪手,根据范围和格式写一些空洞却安全的文章,牢记心?中去考试,浑水摸鱼弄个功名不难。】 南乔一番话,令所有帝王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牢固的思想统治是每一朝帝王最想要做到,却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 如果说,武将们的依仗,是手中的兵权,那么文臣们的依仗,就是他们对思想的引领,对舆论的带动?和控制。为何皇帝要敬重大儒,就算他们是白身,也要对他们恭敬对待,比对任何一个朝臣都要客气,就是因为大儒一般门生遍天下,故旧满朝堂,他们若对皇帝或朝廷有什么意见,最能带动?朝野上?下的人心?了。 思想,才是最危险又最不好掌控的利器。 在?某一瞬间,帝王们甚至觉得?,大明?朝对科举的改革没毛病,可是再结合天幕的说法想想,又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嬴政在?愣神好一会?儿?后,一股喜悦之情直冲心?头:科举取士! 这是他日思夜想也未曾想到的方法。秦一统天下易,安天下却难,六国的王侯公卿从高处跌落,如何甘心??自然是各种给嬴政挖坑搞破坏。这样的势力,拉拢是拉拢不了的,嬴政放不下那个身段去求和不说,而且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就算是大秦将他们捧到与灭国前一样的高度,他们也不会?满足。 可是这样的势力,一时?半会?也无法全部消灭,嬴政急需一个势力能与这些人形成对抗,而科举给了他一个极好的思路:从底层百姓中择良才! 嬴政感觉笼罩在?心?头多日的阴霾,就如此一扫而空,顿时?忍不住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