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须添了一分谨慎。 最好的结果,刘辩在群臣劝诫下拒绝,但次一点,他也不能主动说出拒绝。 更何况在董卓入京已成定局,这时发出诏令,唯一的结果,让天下人看到,天子诏令如今已是一张废纸。 御前的争论,暂时没有结果,卢植却在朝议之后,上书辞官归家。 走之前,他来见荀柔,请他以朝廷的名义诏回皇甫嵩,算是最后为大汉朝廷尽一份力。 且不提皇甫嵩可否发挥超过历史的作用,又来不来得及赶来,撤走西面防线,凉州韩遂、汉中张鲁又该如何? 荀柔向这位,为汉室江山竭诚尽智的老人,问出这个问题。 卢植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沉默稽首一礼。 他走之后,荀柔继续写奏章《谏除宫刑书》。 何太后派人在城中四处宣令招人入宫任职,包吃包住,还有品阶,唯一问题就是要斩草除根。 他以如今雒阳城中未定,不宜再兴事端请天子下令暂停,但将之变成定例却不那么容易。 何太后恨他,这不是秘密,也并不奇怪。 成为太傅,他侵犯一部分何太后本该独拥的权利天子,阻止何太后辅政上朝,让她失去了许多可能得到的利益,如今又要再添一条了。 “太傅,”疾步而来的尚书令神色紧张担忧,“董仲颖进城了。” “咳……什么?这么快?” “听说是有太后的旨意,”尚书令皱眉,“昨日舞阳君入宫,恐怕正是为董卓说项,此事朝中无人得知,连尚书台也未接到诏令,这是乱命” “好,我知道了,”荀柔打断他,站起来,“我去觐见天子。” 此时,再论诏令合法性,完全是个笑话。 走出殿门,他突然望着秋阳笑起来。 在周围守卫、尚书、郎官惊恐的瞩目下,边咳边笑,笑得弯下腰。 ……其实也很好,对吧? 董卓……董卓真的就比这雒阳城中人,更凶恶更残暴更没有人性更让人恶心吗? 其实,也未必嘛…… 第131章 西凉董卓 董卓站在雒阳皇宫却非门前,仰望高台之上的皇宫第一殿却非殿。 赤色旌旗在秋风中高扬,玄色“汉”字,随风翻卷出不同形状。 玄甲红裳的兵卒,脸掩在兜鍪之后,执旗高举。 旗帜一路延伸向高台殿宇,宛如翻滚的血色云海,玄服冠冕的天子,就站在红云之上。 残垣断壁,半颓半毁的皇宫真相,似乎已被眼前恢宏气势掩盖。 几乎让人忘记,这是座数日之前才发生过宫乱、大火、破坏、杀斗的皇宫,就像让人忘记,就在几日前,小皇帝被宦官劫持、胁迫、仓皇出逃一样。 至于说几乎,是因为,有人忘记,但这个人,绝不是他董仲颖。 这些小伎俩对于身经百战、尸山血海厮杀出来的他,都毫无用处。 铁甲皮靴、兜鍪重剑的重量,使每一步都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他目光漫不经心扫过那些看上去精悍,实则不过虚架子的执旗卫士,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没有丝毫迟滞。 沉重的脚步,一步步向上,掠过沿阶而立的公卿百官,和他们温良端庄表像下鄙薄的目光。 这种目光,从他第一次到达雒阳,早已经看得习惯。 要忍耐。 这是他最好的机会。 他已不是十六岁时,被呼作蛮人,就愤起杀之的少年羽林郎。也不是在袁氏门下为吏,被随意呼喝去来的掾吏,也不是屈奉宦官,只为一点上战机会的小将。 粗粝的手掌握在剑柄上,缓缓转了转。 “天子在上,斄乡侯领并州牧董卓,还不跪拜行礼!” 董卓侧过头去。 啊,身长伟貌,姿仪宏雅,即使夸刀而喝,亦是怒容庄肃,这样的仪容,自然是名门之子,关东士人之首,天下之望袁本初。 他停住脚步,抬头仰望天子,“臣此生未登天子之堂,今日有幸,得见君颜,胸怀激荡难抑,请天子谅臣心怀,准臣近前拜见。” 这样的距离,对他来说,只需抢两步,腰间这柄剑,就能刺中天子娇弱的喉咙。 小皇帝悄悄瞥向左方。 董卓随之瞥去。 风住。 心停跳一拍。 那一瞬间,他以为见到仙人。 霜雪为神,冰生玉骨。 轻裾随风,翩然将飞。 人,怎会有这样冰冷又清淡、审视又无情的目光。 神魂一摄,董卓飞快又定下心来。 雒阳皇宫之中,怎么可能有神仙。 紫绶金印进贤冠,玉貌花颜风流体,在一众老朽的公卿之间,这样的高位,这样的容貌,全天下当然只有一人。 年轻的太傅垂眸几不可见的一点头,姿态与众位公卿如出一辙的温良躬谨,姿仪端庄。 固然容颜炫目,但最初那摄人的一眼,似乎只是他的错觉。 “斄乡侯请上前。”小皇帝抬了抬手臂,倒是字正腔圆,“君千里而来,为国奔驰,朕甚是感动。” 金属铠甲重重响了一声,董卓抢上前两步单膝跪地,霎时眼泪淋漓,“臣在城外,见皇宫颓败,宫墙坍塌,朱雀阙为大火烧得焦黑,心中又是焦急,又是难受,担忧陛下安危。 “今日得见陛下无恙,老臣甚是欢欣。” 被金鳞铁甲包裹的魁伟身躯,即使跪下去,仍然几乎有刘辩一般高,那张饱经风霜、粗犷黝黑、虬髯蓬乱、老泪纵横的脸,顿时填满了刘辩整个视野。 刘辩顿了一顿,才从他如雷霆轰鸣的身音中回过神,“董公请起,董公忠诚,朕已心知。” “谢陛下!” 庞大身躯站起来,更像一座大山了,连影子都将他罩得严严实实。 刘辩转身走进大殿。 身后的视线,仍然如有实质跟随着他,让他后颈一阵发凉。 脱鞋、去履、朝拜,一套流程过后,便开朝议。 “宦官祸害百姓,流毒诸夏,如今又阴害大将军,挟持天子,动摇社稷,其罪罄竹难书……” 开阔的皇宫大殿之上,董卓声如洪钟,痛斥宦官种种恶行,震得整个高梁栋宇隆隆回响。 当他说到宦官“违反尊令,挟持天子,非人臣之道”云云,公卿中一人突然起身,“君既知尊令不当违,天子数诏却兵,君数言推诿,又与宦官何异!” 众人望去,却是也才得入城的执金吾丁原。 董卓回转身,昂首望了一眼对方,“丁公身为执金吾,不能守卫王室,至使国家播荡,宫室尽燔,天子为宦官所胁,何却兵之有?” “你”丁原羞怒语塞。 “陛下,丁建阳身为执金吾,却不能守卫天子,臣请罢之,以儆天下。”董卓回身抱拳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