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三国]香草门庭 > 分卷阅读3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27(1 / 1)

水面浮了一层虫尸。 这水自然不能喝。 “将人都先唤回吧。”荀柔望向外间,再次感受到自然的力量,“难怪旧书中夜里只以篝火杀虫,若不亲至,何知道情况如此。” 但光靠篝火烧杀,速度太慢,根本不足以阻止蝗虫蔓延。 “去县衙府库,取盾出来,再以五人一组,二人执盾护卫,三人举火行进。” “唯。”亲兵一人出列。 “等等,取一小盾出去,路上小心。”荀柔又连忙嘱咐。 “是。”亲兵应了一声,又飞快补充一句,“多谢太尉关心。” 只夜间烧灭,就不顺利,之后每一步进展,也都伴随着无数波折。 一整夜兵卒的奔劳辛苦,自清晨微熹,荀柔至野田查看,纵使先有预期,也心凉了半截。 田埂、篝火堆边,自然堆积了许多烧焦的虫尸,但空中如雪絮的飞蝗,却似乎并没有减少。 有百姓提着草竹篮子,到田间拾取已死的蝗虫。 他这才想起,关于蝗虫是否能食的问题。 似乎有科学报道,成灾的蝗虫有毒,但同时似乎也有文章写过,唐太宗仰吞飞蝗,以示天下。 “叔祖?”荀缉低唤一声。 荀柔一惊醒神,掌中烧得半焦的虫尸,实在死的惨,以他剩下的菲薄的化学知识,先过火,再过水,似乎能消除大多数的毒素? 没有小白鼠,县令赵俨牵来了一条土狗。 狗主人是本地富户,穿着还算整齐,紧张的将蝗虫一条一条喂狗,喂一条停一会儿,直喂到第十只,狗呜咽几声一声倒毙了。 是有毒吗? 这下他也不能确定了。 狗尸用五斛粮换来。 荀柔将其肚肠切开,见出血,不见变色,搞不懂到底是什么问题。 吃,暂时不敢吃了,为避免再被农民拾取,只好命官府将之都收起,储在仓中。 今岁田租没有了,仓库空着也是空着,将来研究研究,究竟是否可食用。 收拾了狗,处理田中虫卵,又出现问题。 去岁冬暖,荀柔曾传信朝中预备旱情。 各郡县也都收到消息做了准备。 只是落实下去,程度却有不同。 河床水位下降,沟渠虽然疏通过,但不够深,许多就干涸,井也是如此。 再加上先前两次地震,又造成许多井口、井道坍塌,完全不足用。 荀柔一面让各县组织百姓深挖沟渠,重修水利,一面为应急,让木工紧急打造水车、翻车,只能先灌溉淹杀临近河道的田地。 至于已经长起来,飞在空中的蝗虫,除了夜间的篝火杀灭,又增加了白日的围捕。 所有乡里百姓妇孺老幼都动员起来,所有努力,却还是杯水车薪,直到堂兄荀衍带着大军赶回,才终于得见一些变化。 而就这样,他们还是不得不追着蝗虫大部队,又前进了好几个县,将近要到陈仓,才渐渐感到蝗虫行进稍显缓慢。 “以如今蝗虫之势,当翻不过陇山。”许复判断。 “如此就好。明岁改种芋、薯,也能度荒。” 荀柔点点头,望向远处苍苍郁郁的陇山,心中升起些许欣慰,经历月余时间,治蝗总算见了成效。 他如今,已不敢寄望在冬季之前消灭蝗虫。 若能控制范围,待天冷过后,蝗虫渐少,将土地中的虫卵仔细清除一遍,明岁能复耕作,也就算成功。 除此之外,农业知识在短期内飞涨,他终于发现,蝗虫也不是什么都吃。 如桑、胡麻、绿豆等,蝗虫并不爱吃,多少能剩下点,而芋、薯等植物生时带毒,也不在蝗虫食谱上。 找到这几样糊口粮食,实在令他大松了口气。 “叔祖!” 荀柔转过头,惊讶的看到一向沉稳肖父的荀缉,竟一手拎着衣裾,飞奔而来。 “叔祖!”荀缉凑近他耳边,犹喘着粗气,“长安消息,益州牧刘焉病逝!父亲,请您尽快回长安商议。” …真是凶年? 荀柔不期然想。 【光熹五年七月大蝗,太尉荀柔亲至扶风,领兵士除虫,日得千石,蝗灾稍止,百姓称戴。时朝廷喧议,多以驱蝗不便,更论杀虫过多,伤及天地和气。柔数上治蝗之策,月余积有十余篇,集为《治蝗要略》,今亡佚。《季汉书。卷四十一。志第十一。五行》】 第227章 出兵益州 益州牧刘焉,刘君朗。 汉鲁恭王庶支。 和邻居荆州牧刘表,同为鲁恭王之后,是一表三千里的怨种亲戚。 若说陶谦还有些顾前顾后,有贼心没贼胆,那么刘君朗的野心,那就是写在面上。 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表,以地方吏治混乱,官员盘剥官逼民反为由,请灵帝以重臣为州牧,镇守一方。 地方州官因此权势大涨,将东汉的倾倒又加速推进了一步。 同年,他听信术士董扶言论,认为益州有天子气,上下打点运作,让自己成为了益州牧,又为第三子聘相士言有贵人相的同僚吴懿幼妹为妻。 次年,出任益州后,与五斗米教张鲁勾结,杀了时任的汉中太守苏固,自此张鲁盘踞汉中,刘焉则以米教作乱,隔绝交通为由,中断与朝廷的联系。 之后又私造天子乘舆之器,打压异己。 光熹三年,荆州牧刘表上书弹劾,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即所谓另立炉灶之意。 当然,刘表这一章,也不怀好意,多少有点楚王称鼎的味道,但刘焉表露野心,也是实实在在的。 论起来,他和刘焉还有点私怨,灵帝时刘焉被封为阳城侯,后来新帝继位,他以护驾有功,更封阳城侯,刘焉也就不算数了。 不过,这只是小矛盾,在天下大局,天下十三州面前,几乎忽略不计。 其人如此大胆,一方面是蜀中地利,一方面是其刘氏宗亲的身份。 战火四起,各地叛乱不断,和各处改旗易帜的叛匪相比,刘焉毕竟姓刘,多少有点肉烂在锅里的意思。 况且益州道路难行,征讨不易,时朝廷西迁未定,虽也有人叫嚣要南征,荀柔却隐忍未发,专心耕耘河东。 刘焉之死,说起来也是神奇。 据传,一日夜里天火下降,中刘焉自制的乘舆车驾,火势蔓延,烧着他所居住的馆苑,连刘焉本人都因烧伤后背,以致不治而死。 听上去,挺像佛家因果报应。 不过如今刘焉死了,身死道消,荀柔也不关心他,而是想的汉中、成都两处平原,天府之国,千里沃土。 益州面积仅仅小于凉州,在东汉十三州中,占地面积列为第二,跨越后世四川、重庆、云南,以及部分贵州、广西的土地。 与凉州相比,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