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陛下应允!”立即有数位大臣应和。 “不!不行!”刘辩霍然起身,连连摆袖,旒珠乱颤。 元日朝贺时,他被众臣一逼,吓得逃了席,后来每每想来,都心情郁闷,且惧且愧且忧,惶惶终日,今日忽闻袁氏起兵,忽而就满殿众臣逼迫,他尚未明局势、轻重,慌乱之间,倒只剩这维护一心。 “袁氏反逆,檄文不过借口!” “檄文皆系虚构,怎能枉杀忠臣。” 自然,荀氏在朝中也不是没有人说话。 “罪名果是虚构么?荀氏一族,把持朝政,阻塞言路,激起民变,难道不是事实?”又有人道。 “起奏天子,”忽而渤海王长史出列道,“臣弹劾荀氏,滥用私刑,以廷尉入私用,枉顾天子威严,私自**朝臣!” 荀彧眉心一皱。 荀攸从开始一直默默垂首不语,至此方才抬头。 “什么?”刘辩下意识道。 “荀氏私自羁押了前羽林中郎将董承!” “董承私自出禁,伪造天子诏书,私招羽林郎,擅闯太尉府邸,数罪并在,按律下廷尉论罪而已。”荀颢立即起身回应。 “董君乃是宗室,廷尉为何不报宫中请旨?”渤海王长史立即道。 “董氏无官职,报兰台备案。”荀颢镇定道。 “谁知你报与未报,兰台也在你荀氏毂中!” 自渤海王长史起,陆续有人起身弹劾,荀柔及荀氏在朝者诸多不法事者。 事多系莫须有,大多是在先前朝贺之日,被拿出来说过,又被驳过的罪状,众臣之态度却与先前略带试探不同,全然一副针锋相对,拔刀相向之势。 “好了!”司徒王允忽然怒喝一声,“如今袁氏起兵,大军不知何时将至,不思应对之策,争辩这些,有何意义?” 堂中一静。 天子亦吓得一噤。 然而威慑了众人后,王允目光再次游过空置的吕布席位,既焦躁又郁怒。 他不知吕布怎敢在这样重要的朝会缺席,难道现下就仗着只有他一人能掌兵,就自骄自傲起来? “袁军势大,且必准备充足,关中去岁受灾,又民怨沸腾,如今唯有和解一策,岂有他法?” 有人言道。 “袁绍,布衣之雄尔,外宽而内忌,多谋而少决,凭世资而饰其智,纵一时之势,不过更始、赤眉、绿林之类也,朝廷守崤函之险,岂用惧之。 荀彧执笏而起,向惶惶不安的天子敬了一礼道。 “周失其鼎,秦失其鹿,袁氏檄文一出,恐非袁氏,天下诸侯闻风而动啊。”司空杨彪叹了一声。 “自古成败,固非以一时之强弱而定,高祖之胜项羽,光武之胜更始,足以观之。” “关中,龙兴之地,高祖应之以成帝业,昔者,王元说于隗嚣,称关中之地,泥丸封关,万世一时,纵千万兵马不能破关,此地利也, “自朝廷西迁以来,安定人心,怀柔四海,百姓无不归心悦服,有志之士闻而远至,袁氏妄以矫檄之文,动摇社稷,岂可得之,此人和也,” “自高祖以来,大汉历四百载,虽有王莽、董卓之乱,而江山社稷不断者,非得天时何以至此?” “大汉得天时、地利、人和,纵复有袁氏诸辈,更有何惧。” 忽而,侍立殿外的黄门,扬了声报道 “声射校尉荀襄觐见天子” 这一声,将殿中公卿都说得迷惑了。 要说前来觐见的,也该是骁骑将军吕布。 荀襄的名字也有熟悉的,也不熟悉的,但总听得她的姓氏,知道的便低声向旁边人提醒一句,也都明白了如今朝廷中,女将本也只有这一位。 不等传觐,身着皮甲、胡服的身影已至殿前,摘了剑,却未脱履,抬步走进殿内。 不同于男子的窈窕身姿,秀美容颜,出现在议事的殿堂之内,让殿中众臣都不由得感到不自在。 无数躲闪、偷觑、惊慌无措的目光中,荀襄镇定的抬头挺胸,大步走到御阶前,向上首天子行了一礼。 “吕侯突发疾患,暴毙而亡,三军五营众将已推臣为首,听闻有反贼作乱,臣故来听候调遣。” 第247章 利有攸往 “不知可将兵马开入城来?” 步出殿堂,一路走下石阶,荀襄一手扶剑,落荀彧一步后,问道。 虽说商议应对袁氏兵马,然出了这一桩事,众公卿哪还顾得,俱噤了口,也未议出什么,多为方才自己多嘴打点不着边际的圆场,然后草草散了。 “岂能至此。”荀彧摇摇头,驻步回首望去。 诸荀在朝者跟随荀彧之后,自然也停下脚步来回头。 许多官吏都围着王司徒,将之堵在殿前,或有注意到他们观望,也有犹豫着离了王允望这边来,只是见着荀彧身后的荀襄,终究逡巡,不敢过来。 荀襄见此轻哼了一声。 方才殿中,王司徒倒还记得问防御袁氏兵马,她不喜其行事,知道对方不曾掌兵,故有意胡诌,问左言右应付,说得对方只得默默。 此时但见他竟还颇受拥戴,心中又觉不快。 “君子当守谦谨之道,岂可得意忘形。”荀彧温声教导,“不要如此。” “唯。”荀襄听他不曾提殿上无礼,知道已是饶过一回,连忙端正神色答应。 “非是王子师得众,”荀颢笑着凑近道,“向来群下多非其刚棱,乏温润之色,不过眼下诸辈各自忧惧前途,欲求其保全再寻不着第二个。” “原来如此。”荀襄点点头,心领神会,与之相对一笑。 虽则收复兵马的过程并不容易,不过就同姑母所说,乱世之中,诸事皆从兵权上来,如今兵马在握,长安一切波澜,果然就此解了。 诸荀方才何不见殿中情境,也甚觉一解近来郁气,彼此目光交接,都轻松许多,只勉励维持着仪礼姿态,不得放飞心情而已。 “眼下,你需尽快整备兵马,前往河东抵御袁军。”荀彧不与他们欢喜,神色依旧凝重。 众公卿固然畏惧胆怯,但所虑之事,也非全无根由。 “长安可需留些人,待汉中兵马至?”荀襄问。 “不必,非但你的人马不用留在长安,待张公祺兵马至,也劝分些支援你。”荀彧摇头,“你勿要小觑袁绍,河北兵卒勇悍,名将颇有声威,你初掌大军,诸将亦未全驯服,应对绝不会轻松。” 荀襄听出堂叔语气中的郑重,也知道自己向来无军功,难让人信服,忙将骄矜之心收敛起来,低头应诺。 “出宫之后,我即刻就往营中,就与兵将同食同宿,整理军务,若叔父再清醒,就归家辞行,若未即等得,最多五日,我就领众将拔营起行。” 荀彧只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