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8(1 / 1)

了。 所以一味想要分兵成两路,或许并不是一个好决定。 “先脚踏实地吗……” 李治自这仙居殿走出的时候,脸上还有少许迷茫之色。 薛仁贵以护卫身份随同李治走的这一趟,眼见他神思不定,疾步于林间小径,不敢有片刻分神,连忙跟了上去。 走出一段距离后,薛仁贵忽然听到李治出声问道:“薛将军是如何看待大食与西突厥的?” 薛仁贵本没想到会被点名,但陛下既然有此一问,他也不能不从中作答。 方今边境,战事最为频繁的就是西北地区。 谁让高句丽在贞观末年的数次征讨中元气大伤,这两年间只敢寻契丹、新罗等弱邻生事。 吐蕃则因文成公主入藏的缘故,结成盟好。松赞干布过世后,大论东赞摄政,正于永徽年间推行一系列改革,忙于内政治理。 剩下的刺头中,最为醒目的就是西突厥。 而后便是近来传出消息的大食。 任何一路战线失控,外敌入侵,势必霸占昭武九姓以及龟兹等国,使得西出玉门的这条丝绸之路断绝,边境驻防更是有可能回缩到河西之地。 但凡是有在领兵作战上有想法的将领,就不可能不关注此地。 毕竟——有战事,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薛仁贵就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建功立业也得是真能把握住的功业。 他思忖了片刻便答道:“陛下是想听实话还是场面话?” 李治垂手驻足于庭园之中,瞧着前方一片枝头新绿,缓缓开口:“场面话我猜到了,这些都是冒犯于我大唐的异邦贼子,只要有将士同心,必定能够攻破。但我想听听你的实话。” 他并不担心薛仁贵会与他说些弄虚作假的东西。 若是他真有这种心思的话,早几年间就能升迁了,何至于到今时今日还只是个把守门户的将领。 薛仁贵迟疑了一瞬,还是说道:“打仗这种事情,没有亲自到地方去,没法下个结论。陛下若是非要听的话,我就用当年陪同太宗远征高丽的情况作为例子,妄加推断一二了。” 李治颔首,示意自己不会因为他给出的结论有误,便对他有所怪责。 薛仁贵道:“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在辽东安地战场之上曾经发生过些波折,譬如随军郎将为高丽兵马所围困,险些被贼将所杀。” “我记得此事,”李治笑道,“薛卿彼时勇武,奋起取贼将首级,自此扬名军中。” 薛仁贵汗颜,“陛下夸奖,臣愧不敢当,臣要说的并不只是此事。安地之战后,我军前锋势如破竹进取高丽境内,驻跸山大战更使高丽数地军民弃城而逃,我军推进数百里间皆无人烟。如此形式下,本当直捣敌营,覆灭高丽,却被拦截在安市城下,久攻不克。” 想到过去的回忆,薛仁贵的脸上也多了几分怅然,“彼时本就是隆冬,天时不在我方,北地森寒,粮草又不能及时运达,太宗无可奈何只能退兵。” “由此战不难看到,边陲之地地广人稀乃是常态,军备物资、后援兵马遣送,比起作战更为要紧。” 薛仁贵接着说了下去,“高丽屡屡受挫于我唐军,甚至早被打得闻风丧胆,还能在安市城设下拦阻,迫使我方退兵,大食未曾与我方交手,抵抗之心应当更盛。更别说,大食刚破波斯,后胜康国,正是士气旺盛锐不可当的时候,若是贸然劳师远征,或许难以快速击退。” 李治目光中流露出了几分深思之色。 薛仁贵说出了自己的结论:“近日听闻大食有所异动,诸将多有请战之心,但臣觉得——” “西突厥之中,阿史那贺鲁已经被分化策略牵绊,迟早能被彻底剿灭,如果能将西突厥战况平定,然后合大唐、突厥、回纥兵马尽数在手,再往西与大食作战,虽说需要的时间更长,但粮草兵马转圜,就要容易得多了。” “再加上,去年刚有大旱,粮食供给本也要比往常艰难,倘若战局稍有陷入僵局,恐怕不利于我方。” 大唐与大食的交锋,在薛仁贵看来,绝不能以我军草草应战而后战败告终。 到时候不仅是打没打赢仗的问题了,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让大唐在西域各国中的形象有损。 所以,他虽然一直在想着要趁着自己体力尚好之时,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也没贸然对西北战报做出请战的反应。 他小心地打量了一眼李治的神情,觉得倘若自己未曾看错的话,刚才李治在提到大食之时,是有杀气的,或许就有出战的打算。 但他这个结论说都已经说了,若真让陛下觉得自己乃是个临战怯懦之人,也只能先认了,往后再寻找其他机会挽回印象。 哪知道下一刻,他便看到李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薛将军非只有万夫不当之勇,还有统帅之才。今日之言朕先记下了。” 这显然是一句夸赞! 虽然李治没有对这个“记下”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奖赏,只在回返自己的行宫居所后,令薛仁贵继续小心看守,他还是在心中雀跃了一瞬。 日积月累的正向评价,总能达成质变的。 他还等得起! 李治自宫殿的窗扇看出,正瞧见了他这副壮志在怀的表情,方因作战计划被两人驳回而生出的郁卒情绪,又已消弭无踪了。 媚娘说得对啊,他们大唐在面对大食的崛起上,不能贸然进攻,否则,就像是阿菟还未学会走路便不能跑步一样,在边境跌一个跟头。 薛仁贵说得也不错,李唐在面对外邦战事上的经验,和现如今的粮草条件,都说明了西域战事还需一步一个脚印。 不如先平西突厥,而后解决大食入侵的危机。 他还年轻,等得起这场水到渠成的反击! 万不能因为刚同长孙无忌的交锋中取得了些许进展,便开始心态失衡,想要继续打破平衡。 他凭什么觉得,在两次胜利之后,他还能继续顺利下去? 想到这里,李治扶着窗棂长出了一口气。 好在,忍耐这种好习惯,在他还没成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永徽元年到这永徽五年期间,也一直在磨炼,并不曾被他丢掉。 “替朕传一道旨意。”李治刚开口,当即有随侍的宦官趋步到了他的跟前。 李治行到桌前,就着侍从研墨,写下了一道诏书,“昭武九姓等西域各国将有使者前来,其中女眷由武昭仪全权接待。” 他方才匆匆自媚娘处离开,难保不会有人觉得,这是因两人的密谈引起了他的不快。 眼下既已证明媚娘所言并无不妥,乃是迂回劝诫于他,也理当得到嘉奖才对。 此外,现在虽还不是要对大食用兵的时候,但在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