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2(1 / 1)

话,那便给他们提供一批军备粮草,再予以朝见各国加封优待,好令其全力抗衡入侵兵马。” “但去年大旱,各地粮储不丰,馈赠利器,又容易养虎为患,陛下还是需要三思后行。” 长孙无忌的想法,和李治在听到了弘化公主带来的两条消息后所想,并没有什么分别。 既然不能增兵,那就给予其他形式的帮助好了。 事实上,唐军因劳师远征的考虑,不会深入插手战局,大食也不会忽略掉国中内乱,贸然越境过深,本就没到两方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时候。 长孙无忌手底下可用之人不少,为他分析过出兵利弊,此刻对答很是从容。 然而他没料到的是,李治沉吟片刻后便道:“太尉此言倒是可行,那便将此事托付给你处置了。赠与诸国之物,劳驾太尉考量斟酌后,汇报一份单据上来。” 见长孙无忌忽而怔楞,李治追问道:“其中可有麻烦之处?” 长孙无忌面色不变,心中却不由苦笑。 李治说起来真简单,但他怎会不知——这事当中的麻烦当然不小! 一来,就像他刚才向李治回禀的那样,各地的粮仓库存有限,尤其是关中,每年原本就有二十万石粮食的缺口,根本不可能外调。 所以,说是说的支援军备粮草,实际上真正支援的应当还是农具、刀兵以及其他能助长西域小国国力的东西。 可兵器的馈赠也面临着双刃剑的问题。 莫要忘了,现如今给大唐边境带来大麻烦的阿史那贺鲁,就曾经是大唐认为可堪培养的良将! 二来,各国的国力有高下之分,在给予支持的时候既不能完全均等,又不能令其心生怨怼。 个中尺度的把控,当真是个难题。 这件事他没法敷衍办理,就算办成了,也拿不到什么好处,甚至……起码在半个月内,他都得将注意力集中在此事上头了。 真是令人头疼! 偏偏此刻这议事之地人人所见,陛下对他这位股肱之臣的信赖溢于言表,这给予物质支持的建议也是他提出的,他在此时拒绝这份重任,又算是个什么事? 他唯独能做的不过是对着李治回道:“臣遵旨。” 李治笑赞,“那就有劳太尉了。” —————— 长孙无忌答应得不太痛快,也心知肚明,这是李治摆了他一道,办起事来却很利索。 这份支援各国的清单,在万年宫这新的办公议事之地,以最快的速度,由太尉为首商议落定。 在短短半月中,来朝各国在此份上国赏赐上都已达到了一致的意见。 只不过…… “我是没想到,我反而成了其中受益最多之人。” 弘化公主既有意外,又难免有几分无奈。 她原本以为,自己这出回朝觐见,既是审时度势之下的提前下注,与旧年好友继续打好关系,又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将吐谷浑所面临的潜在困境告知于大唐,这便已经足够了。 总归这一回万年宫诸国朝见的涉事主人公并不是她。 哪知道,李治为了回馈弘化公主在暗中提供的消息,加上要彰显大唐对于臣服小国的优待,又对她做出了一番嘉奖。 这份嘉奖还着实不小。 早在永徽元年李治即位之时,就并未忘记吐谷浑这支势力,将迎娶了弘化公主的吐谷浑国主慕容诺曷钵拜为驸马都尉。现如今,因吐谷浑实力不强,不宜再升,便将这份嘉奖顺延到了诺曷钵的长子身上。 天子有诏,令宗室之女金城县主下嫁诺曷钵长子慕容忠。 结亲的时间还要在随后敲定,但这份联姻和亲却已经成了定论。 但比起同行的吐谷浑部众,弘化公主对此并没有那么喜悦。 在和武媚娘随后私下见面的时候,便不由叹了口气。 “有些话,在人前不便明言,现下只有你我二人……” 外加一个应当还听不懂话的小婴儿。 “我也便说了。陛下的意思我明白,当年吐谷浑求得公主下嫁,甚至引发吐蕃从羡慕到不满,可见此举确实能展现圣朝天子之恩。” “再者,吐谷浑所享受到的优待越重,那些地处边陲的小国势力也便越能看到当今天子仁善。吐谷浑距离陇右不远,天子若不想宗室嫁去太远,此地也是最好的归宿。” “陛下或许也是想着,有我这个先嫁去此地十五年的在上头,再有宗室女子嫁过去,也不至因水土不服、胡虏苛待而不幸。” 她语气忽而一转,“可远嫁边地之苦,又岂是陛下这等高坐明堂之人能明白的?” 第18章 话说到这里,她忽然握住了武媚娘的手。 李唐宗室贵女的手,在长安养尊处优之时,该当是一双柔荑。 但十五年风霜之中,这双手的主人为吐谷浑慕容氏出谋划策,用这双手握紧缰绳,策马于青海湖畔,已绝不可能有什么肤若凝脂之说。反而在掌心带着些老茧,只觉有说不出的力量感。 弘化苦笑,“我身处局中看得明白啊!” “比起吐蕃,吐谷浑的势力太弱了,若非如此,当年也不会闹出部落分裂、持刀劫人之事。” 还是直接劫持的国主与和亲公主。 “倘若再来上一次,谁知道能不能像我当年一样及时禀报州府,而后取得支援。就算敌人顾忌和亲之人的李唐宗室身份,不敢伤害性命,但若到了异地流亡的地步,还有何尊荣可言,也不是人人都能忍受得住的。” 所以这绝不可能是什么好差事! 以武媚娘所见,弘化公主的目光有一瞬朝着北面而望,神思之间似有怅惘,让她本想脱口而出的“妙娘”二字,又卡在了喉咙里。 她非当事人,只能听到从吐谷浑方向传来的捷报,所以有些话,不是她这个安居关中之人可说的。 事实上弘化此刻需要的也只是个听众而已,她已接着说了下去:“说句实话,今日这出赏赐下达,我若去和别人发牢骚,说不定还得有人觉得我不识好歹。” “人人都知道,当年吐谷浑求娶大唐公主的意愿有多强烈,因此,纵然我为宗室之女而非太宗亲生女的消息被意外泄露,吐谷浑也绝不敢有所慢待。我丈夫诺曷钵即位国主之时年少,诸事拿不定主意,需我从中牵线搭桥,更对我敬重有加。” “比起嫁入吐蕃、夫婿亡故的文成,我的处境更可谓是上佳……” 这话真没说错。 吐蕃不像吐谷浑,局势已经不能被大唐掌控了。 文成嫁入吐蕃后第九年,松赞干布便过世了。然而松赞干布的长子甚至比他还早就死了,唯独剩下的继承人,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 因芒松芒赞年幼,政务就都由权臣禄东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