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1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2(1 / 1)

长孙太尉了,而应当称呼您为长孙无忌。” 宣旨之人显然与长孙无忌有些旧日恩怨,丝毫也不掩饰他在念出这一条条或杀或流放之时的玩味。 甚至在最后一句话说出后,还朝着长孙无忌笑了笑。 但长孙无忌大约也无暇去想,此人到底是谁,又跟自己有着什么样的过往恩怨了。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面前的这份诏书,像是不愿意相信自己会迎来这样一个结局。 若说此前李勣带兵来包围了他的宅邸之时,他虽在心中不安,也还记得自己身份特殊,不至于落到性命不保的地步,保持着一份从容。 想想李治又是素来温和的帝王,总会将自己给亲自请出去。 却万万没想到,这次李治根本不打算给他翻身的余地,只想让他永远离开自己的视线! 流放黔州和流放岭南,几乎都是往穷山恶水之地送死,和直接被处斩的长孙祥并无多大的区别。 陛下这分明是要他去死! 意识到了这个事实后,长孙无忌何止是没有接旨,更是忽然舍弃了他早前万事在握的沉稳,意图朝着门外冲去。 可惜宣旨之人早就防着他有这种表现,根本没给他冲出门去的机会,就已经让人将他给拦了下来。 甚至一左一右地将他钳制了起来。 在这样的姿势下,哪还能看得出他高高在上的样子。 长孙无忌可管不了那么多,他脚下依然带着几分前冲的架势,死死地盯着那宣旨之人,愤怒地喝道:“放开!我要面见陛下!” 对方摇了摇头:“陛下仁善,生怕见到你后便会被你的三言两语给重新诓骗住,以至于误了李唐江山社稷。所以你还是尽快接旨的好,别闹得大家都不痛快。” 长孙无忌脸色一沉。 不痛快? 到底是谁更不痛快? 任谁被以这等莫名其妙的方式扣上一个谋逆的罪名,他都不可能从容得起来! 难道还要长孙无忌在此时谢谢李治没给他判处一个当街处斩,而只是流放吗? 那也未免太过荒唐了。 对于李治的“仁善”二字评价,在长孙无忌听来更是可笑至极。 在这一瞬间愤怒的情绪彻底占据了他的理智,以至于他当即怒骂出声,“胡说八道!他到底是怕被我所诓骗,还是怕与我当面对峙?” “我到底有没有这个谋逆之心,他心中应该再清楚不过。他若真有这等委屈,便让先帝来惩戒于我好了,也算我对不起太宗皇帝……” “长孙无忌。” 宣旨之人并未被他这一出疾言厉色的质问所吓到,反而在他情绪宣泄到顶峰之时打断了他的话。 他朝着长孙无忌走近了两步,“陛下说,若你拒不接旨,还非要提到太宗皇帝的话,他也有一句话要回您。” 长孙无忌的动作停住了。 这人慢条斯理地继续说道:“当年陛下贬斥褚遂良之时曾经说过这句话,现在也不介意再用来问你一次。” “你等总将先帝放在口中,以贞观老臣自居,可你等当真无愧于先帝吗?” 还是只想提醒陛下,他们是他的长辈,应当得来他对待长辈的礼节,而不是对待臣子的态度呢? “不过没事的,陛下说,他会在今年年末祭拜昭陵,将这些事情原原本本告知太宗的。就不劳你操心了。” “长孙无忌,现在你可以接旨了吗?”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 而是慢慢地垂下了手。 当面前这个传旨之人将圣旨塞到他的手中时,长孙无忌甚至觉得自己的手臂有千斤之重,无法抬起,将那封罪名不实的诏书给丢出去。 褚遂良贪枉田地,愧对先帝,他呢? 他恍惚间想起了他当年回应陛下那句“条式律令,固无遗阙”之时李治困惑且震惊的神情。 想起这位年轻的天子宣召册立李忠为太子之时深沉的目光。 想起…… 也想起他当年在与人宴饮作乐到酒兴正酣时,曾经将自己比作了前朝重臣杨素。 可杨素得到了善终,到了他儿子杨玄感那一辈时才因在洛阳起兵被诛杀,他却要在烈火烹油的富贵之中走向毁灭了。 哈,多可笑啊。 自后方长孙泽的视角所见,当那两名禁军松开他父亲的时候,这位今年已有六十多岁的长者终究还是显示出了脊背佝偻的状态。 他用很轻的声音朝着那宣旨之人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是什么人?” 他要被流放离开京城了无妨,但总得知道,是谁在对他还要来上一出落井下石,也算是死个明白。 听得对方回道:“我的名字你可以不必知道,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父亲乃是莱州刺史郑仁恺,我母亲是房氏女。” 他是房玄龄的外孙。 高阳公主谋反案,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伏诛,房玄龄长子房遗直虽被特赦,也被除名为庶人。 这么一算,与房家有关的人里,除了韩王李元嘉外,地位最高的确实是郑仁恺了。 不只如此,他还是荥阳郑氏子弟,正是关东世家的要员。 长孙无忌朝着对方最后看了眼,“那么告诉陛下吧,这个圣旨我接了。” 他长孙无忌认栽。 算来他这一辈子也算是有过风光至极的时候,更见证了李唐的开国,当过辅政大臣,坐过三公高位,已比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要精彩太多。 可惜他曾经得过“聪明鉴悟”的评价,却也输在一个自作聪明上。 如今被押解流放,也算是给他这个仕途画上一个句号。 李治在传递圣旨的时候没有见他,在他踏上前往黔州之路的时候也没有见他。 只有一条特别的诏令,就是让沿途各州府兵依次相送,直到将他送到位于川蜀之地的黔州。 长孙无忌回头朝着后方看去,只看见了朝阳之中的长安城城墙。 那里还是他记忆之中的样子,其中却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所,也早不见了故人。 “让府兵相送,难道还能显示出陛下的仁慈吗?”他自嘲地笑了笑,“说不定是他的残忍呢。” 他这话居然还真没说错。 因为仅仅在半个月后,李治就重新命令李勣和许敬宗复查长孙无忌的案子。 但这并不是要为他翻案。 而是要彻底清除后患。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将长孙无忌这最为权势膨胀的数年履历都给整理完毕。其中的越界举动,更被记载得清清楚楚。 前来黔州的中书舍人袁公瑜名义上是来黔州审讯,实际上则是将这一份卷宗带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 他还同时带来了另一个消息。 永徽六年被贬官潭州的褚遂良,在显庆二年受到了韩瑗的连累再度被贬,这一次被贬到了爱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