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明堂的天子做出质疑,觉得他不当受到僧人道士的叩拜。 就让这个结果停留在这里吧。 这应当也是陛下最满意的结果了! ------ 李治又怎会不满意呢? 他自午后的小睡中醒来,朝着身边桌案上的沙漏看了一眼,发觉自己睡过去的时间可能要比他所预计得更长一些。 难怪在他醒转后,还觉得头疼得厉害,甚至在看向周边的时候觉得微有几分残影。 但也就是在这份仿佛梦境还未结束的昏沉之中,他惊见一抹鲜亮的颜色自外间行来。 来人的金钗摇晃,衣袂飞扬,在日光与残影的簇拥之中,仿佛有种灼目的光芒。 直到他揉了揉额角,方才觉得那一霎的刺眼,被殿内的明暗中和掉了几分。 也就是在这一抬眼间,他对上了皇后笑意张扬的面容。 四目相对,让他有一种奇怪的错觉,仿佛回到了数年前前往洛阳的路上,再次见到了皇后与安定飞马而来的那一幕。 而他随即听到的六个字,更是在一瞬间,便将春风盛景带到了他的面前。 “陛下,幸不辱命。” 第145章 幸不辱命这四个字一出, 李治再有多少睡意朦胧,头疼脑热,也得在此刻完全清醒过来。 面前的皇后眉目神飞, 那双炯然生光的眼睛里还带着几分邀功的得意之色,又或者是那目标达成的胜果,彰显在了她的眉眼之间。 哪怕她还未曾开口提及集议的场面与结果, 李治也完全可以猜到,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云盛况。 可即便如此, 当李治听到皇后提及,她选择将这些持有反对意见的僧人引入中台都堂旁听, 让他们看明白大唐上层官员的倾向, 选择用先糊名后公开的方式,使得结果朝着更有利于帝后的方向发展,还是不由为这份谋划而叫了一声好。 好厉害的一出谋划! “媚娘……”李治握住了身旁落坐的皇后的手, 不由感慨道:“我真应该庆幸。” 真应该庆幸他选择的身边人是这样一位聪慧绝伦的女子,也唯有这样的天生政客, 才能在天子体弱之时,支撑起李唐的门庭。 他更应该庆幸, 在皇后自荐来督办此事的时候,他并未因为种种顾虑而将其推辞。若如此的话,他恐怕根本无法成功下达那条沙门拜君的诏令。 这出皇权与宗教的博弈里,若用寻常的手段,怎能拿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结果呢? 起码许敬宗等人筹划的流程就应当不行! 而现在, 这份胜利是由皇后带到了他的面前, 让他一时之间忘记了身上的疾病负累。 哪怕随后的诏令正式下达中, 可能还会有一番考验被摆到面前,起码现在, 他有一番说辞用来堵住那些僧人的嘴了。 大唐议政之中,集议制度向来公道,所以最后这份写有一个个名字与结果的公案,就是官方态度的一锤定音。 这让他比他的父亲在此事上走出了更远的一步。 或许他也能不必像是先帝一般,在推行僧侣致拜父母诏令的两年后又将其废止。 毕竟,在当下的大唐内外政治局势下,他应当还能不用担心到这里。 他已快速地将思绪转回到了眼前,朝着皇后问道:“媚娘想要何种奖励?” 皇后作为他的代表,强势地压下了这些僧人的嚣张气焰,当然要赏! 不仅要赏,还得要重赏。 只可惜她的那些个亲戚着实不够争气,里面竟然选不出个可用之才,让人总觉得武家的钟灵毓秀之气是不是都生在了皇后这里。 好在她虽没有卫霍这样的外戚,却有个在行军作战中表现卓越的女儿,还有几个聪慧的儿子…… 可因为皇后的缘故,又在此时奖励太子皇子还有公主总是有点奇怪,李治觉得,还是将这个选择权交给皇后为好。 武媚娘也一点不带含糊地答道:“既然陛下要赏,那我自然该当接着,若非要说的话,我还真有三件事想要得到陛下的准允。” 见李治颔首,她接着说了下去。 “其一,便是嘉奖一番筹办此事的司礼众官员和右相等人。若非他们通力合作配合,此次集议也无法如此顺利举办。当然,也多亏陛下对我的委任,才让他们之中没出现什么阳奉阴违之人。” 李治轻咳了一声。 别以为他听不出来啊,在皇后的话中分明有对一些人的内涵。 但在她刚为李治带来的重大政治收获面前,这种方式的告状既然只是要个奖励的结果,他也没必要非要让皇后与对方和解,更没必要让皇后受委屈。 他也必须承认,这种方式的闹脾气,还怪有意思的。 何况,比起当年一朝得势之后就快速忘本的李义府,许敬宗此人在做事的风格上也确实要更合乎他的心意。 该上手攀咬政敌的时候绝不松口,该安分守己的时候低调办事,这才是为人作刀的优秀表现。 奖励奖励他也是应该的。 至于礼部那边的陇西王李博乂,别管他到底是当真才干只到这里了,还是为了避开皇室争斗而有了这样的表现,起码在他直到暮年之时的履历,都还是让李治满意的,那也确实可以一赏。 “我会斟酌一番封赏内容的,皇后大可放心。既然是用此次的功劳来赏,这份赏赐是皇后为他们争取的,我也会告知下去。” 武媚娘笑道:“那我就提前谢过陛下了。” 这句“由皇后争取得来”的定位,对她来说有不小的好处。 不过说起来,此次集议之中有正面角色,也就理所当然地还有些人,在李治这里上了黑名单。 那些投票不当的就姑且不论了,毕竟在官场上还讲究一个法不责众。可像是大慈恩寺的灵会法师,就真是让李治感到咬牙切齿了。 要不是皇后处理得当,他完全可以想到最后会是何种结果。 可惜,因为要保住那个配合演戏的道琛,对于灵会应该也暂时不能施加惩处。起码也得等到沙门拜君正式施行过了一段时间再说。 但李治想了想,说不定能借着此前玄奘法师也愿意支持的僧人考核,给灵会找点麻烦,又顿时心绪平和了不少。 他便转而问道:“第二条呢?” 武媚娘答道:“实在是人到用时方觉少,虽然往后未必会有主持这类集议的机会,但……陛下可否准允我在长安城中看看再招募几个可用之人作为助手?我看,像是临川这样的情况便很好。” 李治还真没想到,皇后提出的第二条会是这个。 临川是什么情况很明显了,自然是丈夫出征办事在外,自己留在长安这边教养子女。 怎么,皇后是想再从这样情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