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找几个可用的,吸纳为宫中女官? “陛下不许吗?”武媚娘抬眼朝着李治看来的目光中带着三分疑惑,仿佛在奇怪为什么这等小事他都做不了主。 李治哪愿意接到这样的质疑,下意识便应道:“可以是可以。” 反正也不像是阿菟干得那么过分,还把女工匠塞进入流官员之中,皇后只是想要多一条选拔助手的途经当然可以。 “但这人选上……” 武媚娘道:“陛下放心吧,在人选上我会多加斟酌的。我是何种脾性,难道陛下还不知道吗?” 李治点了点头。 是了,皇后又不是他那个仗着年纪小就莽莽撞撞的女儿。桩桩件件交托给她的事,都在她过人的脑力和体力下被妥帖落定。 比起那些多存私心的大臣,也只有皇后最能让他感到一种可堪托付的安全感。 “那就依皇后所言吧。最后一件事呢?” 武媚娘脸上的笑意更盛,“其三,劳驾陛下在那六七月里便能修缮完毕的大明宫中,为我和阿菟都挑选个临近又景致赏心悦目的院落吧。” 这更是一条李治绝不可能拒绝的请求。 相比其前两者,他甚至都要觉得,这都不能算是个奖励。 至于为何只为安定有此一请,而没带上那三个儿子,武媚娘是这么说的,“他们三个天天在陛下眼前晃,难道您这个做父亲的还会亏待他们不成?” 李治对此很觉无奈。 这话说的,好像安定不在面前他就会薄待她一样。 他前阵子明明才批复过安定那出封地的边界调整。 虽然想到此前差点想要打压女儿战功,李治还是有点心虚,又虽然,以阿菟提交上来的详尽户籍,她这个边界的调整也算有理有据,但李治觉得,自己还能算是个慈父的! 行吧,等安定在年末自封地回来,他再送她一份大礼好了。 至于这大明宫中的宫室安排,阎立本和其协作的司稼少卿,该当能给他提交上来一个满意的答案。 可惜李治并不知道,他那主意很多的女儿,甚至还在辽东那头,用大明宫修缮一事,给自己找了个霸占金矿的理由。在干出这种事情的时候,还一点没给他留脸面。 但李清月大概暂时是顾不上他这头的。 在收到中央批复的封地边界后,她当即让下属投入了工作之中,头一件事就是,将那些位于边界的民户彻底纳入泊汋城为核心的封地管控下。 更让她感到雀跃的是,在此基础上,她可以进行扩张人口,募招流民的工作了! 想到今年可能会陆续出现的流民来投,李清月心情大好地打开了阿娘送来的回信。 看到其上的言语,她的心情更契合了这北地回暖的舒适天气。 阿娘在信上写道,对女儿这个发财和种地的炫耀,她已收到了。但她也得时刻记住,就算有老师和伴读在身边,财帛动人心的道理总也得牢记在心。 尤其是那个在给陛下的奏报中都不曾提到的金矿,在处理上更要慎之又慎。 相隔太远,她能做的也只是提醒女儿而已。 此外,她有点想法,看看能不能寻找到机会,用将功折罪的方式将薛仁贵给派遣到东北战线来。 到时候还能让女儿多出一个在旁的助力。 “薛仁贵……嗯,又多一个仁字。”李清月很觉这其中有缘。 但更妙的显然不是这个字,而是这出安排! 从薛仁贵的征战历程来看,在大军突进的过程中,他宛然是一员最适合充当前锋的虎将。可惜要达到主帅之才,还差了不少火候。 这样的人物若能来到东北边境,对上山地作战的靺鞨部或许不好说,对上北部的契丹与突厥,却一定好用! 阿娘说出这样的想法,或许可以说是爱女情深,却又何尝不是出于对军事人才的合理评估,这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再看阿娘在信中提到的集议大会想法,李清月更觉得,在人尽其才这方面,阿娘简直有着非比寻常的本事。 道琛这家伙还能这么用啊? 她已经完全可以想象到,到时候会是个什么场面了。 这么一比较,在心理战术上她还有的向阿娘学习。 但没事,反正她又不是站在阿娘的对立面被她算计的那些倒霉蛋,慢慢来就是了。 现在,她便由衷地为阿娘即将获得的收获而觉欣喜。 倘若这场沙门拜君的诏令被成功推行,阿娘得到的何止是因为被列在“君”中的政治地位抬升,还有在一千多名核心官员面前露脸办成大事的战绩,以及一份糊名与实名变化之间关于官员性格的推断。 这是一份单靠着协办献俘大会,靠着举办亲蚕礼,绝不足以取得的收获! 阿娘的脚步迈得不疾不徐,却已在阿耶都未曾反应过来的时候,走出了很远了。 李清月顺手拿过了一旁的杯子,将其中的凉茶一饮而尽,仿佛这样才能压制住因为这寥寥几笔而升起的沸腾热血,而后继续往下看去。 “咳——”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她直接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咳嗽声。 “大都督?”在另一头的澄心连忙赶了过来,对她发出了一句关切询问。 “我,我没事……”李清月摆了摆手。 她就是被一个有点幽默的消息给惊到了。 高丽宝藏王这个人吧,要说求生欲也真是不小。 但换个人有他这样的经历,可能也得有这样的表现。 作为一个被渊盖苏文扶持上台的傀儡国王,他原本以为,自己要么就是被渊盖苏文取而代之,要么就是熬到渊盖苏文先老死,让他得到反击的机会,哪知道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渊盖苏文都没能阻挡住唐军的脚步,高丽自此亡国。 时局竟直接将他给推到了亡国之君的位置上,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在他看来,若要保命,可能不是向大唐天子低头就够了,还得再多一层关系,来给自己增添保障。 比如说,和李唐联姻。 当然,高宝藏很清楚自己现在是个什么身份,也不敢将目光放在什么皇室公主、长公主的身上。 他只是向陛下申请,能否将某位宗室之女嫁给他做夫人。 李治没同意他的这个请求,但看在他身份特殊,此前的政令也大多出自渊盖苏文之手,就给他在朝中安排了个不低的官职——司平太常伯(工部尚书)。 按说,这已经是十足的厚待了,哪知道他还没打消这个联姻保命的想法,甚至觉得自己的这份盘算确实有必要。 不过这一次,他盯上的不是李唐宗室之女了,而是皇后的亲眷。 想想看吧,这高丽被攻破,有皇后所出的安定公主一份功劳,太子又是皇后生下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