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39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94(1 / 1)

地,完成最后的人员聚集?” “正是。” 卓云笑了笑,将信纸从阿史那弥射的手中扯了回来,“那我看你得当心了,万一当他身在你的地盘上时忽然状告你一句谋反,出于保命的想法,难保安西都护不会在未能进行查证的时候,就先将你处死。” “反正信上也说了,他阿史那步真手腕了得,在西突厥内部的权势日盛,但依然心向安西都护、心向大唐。没了你,他也能确保西突厥不会生乱,而且依然是大唐臣民。” 卓云说得轻巧,可这样的一番话听在阿史那弥射的耳中,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弥射死死地咬着后槽牙,从嘴里憋出了几个字,“他怎么敢!” 但在说出这四个字的一瞬间,他的心中其实又因为过往的杀子之仇,有着一个和他出口之言截然不同的答案。 阿史那步真怎么不敢!他敢得很! 此次随同苏海政出兵临时平乱,因出兵规模不大的缘故,两方最适合的表现,就是各自都对那位安西都护敬而远之,帮他完成了这项公务就行。 可阿史那步真的表现,却分明是另有所图。 他何必在这等微妙的时候表忠心! 阿史那卓云语气从容:“当然,我没有和你联手的意思,这对你我都没有好处,但是我很清楚,你活着,更有利于边境安定,所以我不会让阿史那步真加害于你。” “你要什么?”阿史那弥射终于用愈发慎重的目光,打量起了面前这个才只有二十几岁的姑娘。 现在看来,她能成为行军副总管并非只靠着背景关系,也并不是因为她是已故的辅国大将军之女。 阿史那步真和苏海政的往来必定不会过于明目张胆,却还是被她所截获,从某种意义上也能从侧面证明她的本事了。 卓云答道:“我要拿下阿史那步真的战功!” 她并不是只当个告密之人的,若她仅仅满足于此的话,根本不用对自己麾下的士卒狠抓训练。 她要的,是在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之间的矛盾被后者引爆的时候,从中充当一个力挽狂澜的重要角色。 她不能辜负公主对她的期待,浪费这个力争得来的机会。 所以只有战功,才是立身之本! ------ 身在梁州的唐璿也是这样想的。 皇后殿下与安定公主给他规划的升官之路当真很适合他。 先在梁州种地,自己弄明白这两年三熟的耕作之道。 而后趁着梁王李忠下台直接上位。 凭借农耕和酿酒暴利将原本外流的百姓逐渐招回本地。 在这三条规划上他都做得很好。 那么现在就是紧随其后的第四条—— 趁着冬小麦种植不在寻常秋收季节,在五月之后逐渐招募州中人手,将梁州和洋州之间的南山贼攻克! 他也想要一份战功! 正如皇后殿下授意公主在信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州长官,只有民生相关的政绩是绝对不够的。 更何况还是梁州这种相对偏僻的地方。 唐璿没有亲历过战事,甚至还很羡慕公主在百济、高丽取得的战功,但他并非对战事一无所知,也跟着公主一起上过不少课程。 从他收到消息的那一日到五月小麦收获之间,他就屡屡让人入山,小心探访那些南山匪寇的驻扎之地。 到了如今,他已经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次交战的场面。 倘若有人能看到此刻的唐璿,必定会发现,他的眼神远比平日里教习耕作的时候明亮得多,就像……他当年答应下公主敢来梁州做官的果断。 虽不是十年磨一剑,但他不想庸碌而活,自然要拼一把! 旁人立功还需要担心会不会被克扣政绩,他却不用。正是这份安心,让他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 五月的时候,被收割下来的冬小麦陆续进仓,成为新一批酿酒的原料。 哪怕当地的农人需要按照葛萨和那些孙神医弟子所说的那样,搞点新的酿酒花样,也并不影响到唐璿的计划。 反正在六月之前,唐璿已经确定,那些跟随他学习种田、养猪、酿酒模式的梁州百姓,都已经从葛萨那里拿到了一笔可观的报酬。 也在冬小麦收获后不久,将用于巩固田地养分的大豆给种了下去。 但随后,平日里经常跟着唐璿请教的梁州百姓很是奇怪地看到,他们这位刺史非但没有对着眼前一片大好的局面感到欣慰,也没因为又一批流入梁州的人口展露笑脸,反而在途经大豆田地的时候,做出了一副长吁短叹的样子。 “唐刺史这是怎么了?”有人忍不住向着州府衙役打听。 也不怪他们挂心于此事。 唐璿还在梁州做户曹的时候,就和这些百姓往来不少。 彼时的他长得没什么攻击性,又勤恳踏实地种地,很难不让人对他有好印象。 那个醉心鬼神之事的梁王下台,换了他上位,还让更多人有了吃饱饭的机会,便更让人喜欢这位长官了。 那总得问问,他又在忧心什么事情吧? 衙役犹豫了一瞬,方才答道:“府君在想,咱们今年各家都有余钱了,那伙麻烦的南山贼会不会不选择洋州劫掠,而跑到咱们这边来。” “去年洋州就没抓住这伙人,让洋州刺史的政绩挨了个难看的评价,府君好不容易让梁州农事与人口各有长进,却可能要坏事在这里,还要眼看着各家遭受损失,怎能不心中烦闷呢?” 众人恍然,原来是为了这事! 这既关系到唐刺史的前途,还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财产安全,那是要担心担心的! 可他们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唐璿从各县城中募兵防贼,只等到了他征调起各县守军,连带着披挂上阵的唐刺史本人一起,朝着南山方向而去。 众人不由议论纷纷。 “他自己去了?可唐刺史打过仗吗?” “据说没有,只种过地,但听说他的身手还行,在什么屯营当过兵呢。” “屯营听起来和屯田不是差不多吗?”当即有人反驳道,“说不定他在那群当兵的里面负责的就是种田呢?” 说话的几人面面相觑。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那完了啊,一个不会打仗的刺史带着一群不太顶用的衙役去剿匪,恐怕没什么好结果。 能狼狈逃回来都算是好的了,万一…… “万一他不幸讨贼身亡了怎么办?” 怎么办?他们梁州就麻烦大了! 多少年了啊,就遇上了唐璿这一个真在勤恳带着当地发家脱贫的刺史长官,还没想到组织百姓一起防卫贼寇,却很有可能要身死此地。到时候,万一再来个李忠那样的货色,他们估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