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5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81(1 / 1)

英国公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您今日这般。你我还是先回宫吧。” 他又朝着辒辌车远去留下的车辙印看去,见纷纷扬扬的白雪已快速将其重新填塞殆尽,愈发觉得心中一阵怅然、若有所失,可这泼墨一般的天穹之下,又分明是李唐的长安。 他既是这其中最为尊贵的人,便本不该当有这样的情绪。 而这场落在长安城中的暴雪,因京师之中各方衙署齐心尽快打扫,并未压塌多少屋舍,起码让天子脚下在临近年末之时并未有多少流言惹他不快。 至于各方朝集使循例进行的奏报再如何难看,也都先由东西台会同皇后一道审核了,又哪里会直接出现在他的面前。 七日后的大雪转小,天光放晴之时,李治所需做的,也不过是批准了右相刘仁轨与侍御史狄仁杰出任巡抚赈给使,前往河南、江淮抚恤灾情。 …… “怀英啊,你可知道,为了这赈济抚恤之事,不光天子脚下有天后、太子、雍王出行,亲自督办事宜,赞善大夫、通事舍与司卫丞都已陆续出发前往各地了。” 刘仁轨抱着手炉坐在车中,朝着他对面的狄仁杰说道。 他面前这个年刚四十的侍御史和他这个年过七旬的长者相比,是真应当算是个年轻人,但算起来,这也确实是个在政坛上刚刚起步的年纪。 大约是因才从并州都督府法曹的位置上升任上来不久,又做的是侍御史这样的官职,总让刘仁轨觉得对方和自己早年有些相似。 也让他有了些闲心,向对方多提点两句。 “我明白,”狄仁杰回道,“租赋蠲免之事,到底是减免一年还是半年,有无谎报虚报情况,都不是等闲身份的巡抚赈给使能够解决的问题,自然该当有一位足够有分量的人前去巡查。” 刘仁轨这个老当益壮的右相,便显然是最佳人选。 但狄仁杰又不免心中暗忖:右相乃是安定公主的老师,在朝堂之上大多响应天后所传诏令,此次督办此等要务,大约也是出于天后的委派。而他初入长安朝堂不久便能得此重托,恐怕也真如当年对他有提拔之恩的阎大匠所说,是天后对他青眼有加? 狄仁杰刚想到这里,忽然听到在这并未彻底停歇的风雪声中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正是朝着他们二人所在的方向而来的。 他连忙提醒了刘仁轨一声。 刘仁轨掀开车帘朝着外头望去,不由发出了一声轻“咦”。 “停车!赶紧停车!” 马车甫一停下,狄仁杰便见刘仁轨快速跳下了车。眼见上官是此等做派,他也赶紧跟从了这个动作。 便是在离车落地的这一刻,那串马蹄声也已更接近了他们所在的位置,足以让人在此地看清对方的模样。 狄仁杰也忽然意识到,为何刘仁轨在察觉对方身份的时候,会先有一番惊疑,只因那纵马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数日前前往昭陵为英国公送葬的安定公主! 算算时间她确实是该当回来了,但当对方甩开披风翻身下马之际,二人又并不难看出,在她脸上尚有几分因赶路仓促而来的疲惫。 就连刘仁轨都忍不住问道:“你怎么来了?” 李清月解开了挂在马背一侧的长剑,疾步上前,将其递到了刘仁轨的面前:“昔年老师出战熊津之时,我曾赠剑以表学生心意,今日也当如此。” 风雪声动,却丝毫也没影响她随后的那句话,清晰地传入了两人的耳中:“此剑等同安定公主、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亲至,老师若有必需之事,但可先斩后奏。” 刘仁轨目光当即一变。 师徒多年,他听得明白安定话中的潜台词。 这话并不是在说,她要效仿当年的跑路之举,和老师一起跑去巡查,而是在说—— 这把被她举在手中,为这巡抚之事再添一笔助力的,是一把代表着权力的宝剑。 既是天后之剑,也是公主之剑。 第209章 可刘仁轨, 并没有立刻接下这把剑。 就算是前来长安任职不久的狄仁杰都能看得出来,这对师徒之间的气氛,着实称得上有些微妙。 如果说, 方才安定公主策马疾驰而来,右相紧急喊停马车之时,这景象还让人觉得有些动容, 此刻又不免有些微妙了。 刘仁轨缓缓呼出了一口气。 十月飞雪,呼气成雾, 确是个寒冻之时。 “先上车来说吧。” “怀英,”刘仁轨登上了马车, 朝着乖觉站在原地的狄仁杰颔首致歉, “劳驾你在外稍待片刻,我与公主有几句话想说。” 这位原本还在车中指点后辈的右相,现在得跟另一个更不省心的后辈这里问出个情况来。 见李清月在他面前坐定, 刘仁轨问道:“我以右相身份巡查镇抚,既有天皇天后指令, 便用不上你非要再多送我一个先斩后奏的权柄。官员之中如有阳奉阴违之人,我既曾统领边军, 也不怵于以雷霆手段办事。” 他语气凝重了起来,发出了质疑:“安定,你何故必行此举?” 李清月对于刘仁轨问话同时的打量不退不避,“为两件事。一为自己,二为黎民。” 刘仁轨:“你且说来吧。” “我先说第二条吧。”李清月沉声答道, “为英国公送葬之前, 我已与母亲就受灾严重的四十州与其余各州之事有过一番局势探究, 觉得方今救灾规则之中的有一条极不合理——” “各地出现险情后,官员不得擅自做出越轨之举, 必须上报中央予以讨论,等候中央裁决,下达救灾旨意,遵照旨意决定能否开仓放粮、减免租赋、修建水硙等民生物事。” 李清月眉心微蹙:“若这灾情只是间发伏旱也便罢了,大多时候能察觉征兆,也来得及等候一月,静候朝廷旨意,可若是沿海水患、徒生山洪、流民大批入境的时候,难道也要遵照这样的规矩吗?” 她显然不这样觉得:“不错,对官员的条规律令增多,能防止官民勾结,以灵活变动为由随意开放粮仓,行叛逆之事,却也让家底不丰、背景不深的官员并无私财能用于救济百姓,阻遏灾情,更不敢冒险悖逆铁律。可惜……” “自唐律奉行至今已有数十年,不便直接将其提出,故而我想请老师持我之剑,巡查河南、江淮之地,如遇百姓食不果腹、粮仓仓储不足的情况,先斩后奏,开山舍禁!” 她一字一顿:“奏报抵达朝堂,此事全权由我与天后担责,启议地方救灾事宜。” 舍禁? 在李清月话音落定的那一刻,刘仁轨的面上闪过了一缕深思。 安定的意思他听明白了。 现今的规则确实对于突发性灾害后的地方救灾限制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