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年幼的阿菟从宫女的手中接过了那花钗十二树的后冠,将它戴到了她的头上,而现在,又是她将帝王冠冕端到了她的面前。 但今日的情况,又和当年并不相同。 武清月目光期待地端着托盘,没有下一步的动作,只等着面前的母亲伸手取过了这帝王冠冕。 这十二旒冕的分量被托举在武曌一个人的手中,对照着面前的铜镜缓缓戴在了头上。 这其中当然是有所不同的。 在将登基称帝的旨意向着朝臣、向着天下宣读之前,圣神皇帝先做的,是自己为自己加冕! …… 太和礼乐恰在殿外发出了第一声奏鸣。 第272章 若是今日登基为帝的不是武曌而是李旭轮, 面对先帝才被送葬离开洛阳的情况,这些陈设在外的礼乐之器,大多是设而不奏。 可今日又有谁敢妄言非议这些庆贺之声, 是不该从此地发出的。 大唐的第三位天子已被葬于思陵,种种生前身后之事,都已随着谥号的敲定被盖棺定论, 留在这东都洛阳统治者姓武,而不姓李。 当她还是天后的时候, 就已能和天皇平起平坐、执掌朝纲,如今也更不可能会被什么孝道和夫妻关系所裹挟。 白事既已被洛阳彻底挪开, 那这该奏的礼乐, 就绝不能有任何一点削减。 但这登基典礼上有别于历代帝王登基的,又何止是礼乐而已! 冬日的天穹,亮起来得要比平日里更晚一些。 那些起的要比平日上朝还更早一些的官员, 顺着灯火开道,抵达了登基大典的场地。 借着周遭的灯火, 不少官员在闲来无事的四处打量中,忽然发觉了个特殊的身影。 李昭德离得近一些, 直接冲到了那人的面前,连忙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郝处俊身为礼部的重要官员,在圣神皇帝的登基典礼前自然该当继续查漏补缺,也负责这其中各项流程的把控。 前几日在前朝几乎没见到他的踪影,自然谁都得觉得, 他是因登基典礼太过重要, 没有时间分心在其他的事务之上。 但在此刻, 众人却发觉,情况和他们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他不该在此地的。 郝处俊的脸色里透着一股疲惫之态, 低声回道:“陛下有令,此次登基大典并不由礼部负责,而是由一个新部门主持。” “尚仪局中的女官此前协助过陛下主持亲蚕礼,协助过迎接大军凯旋的典礼,现在和珠英学士一并协办登基大典,改名春官。” 春夏秋冬的春,以礼部相关的事务作为季节之始! “那你这几日……” 郝处俊懒得接话。 当年他还在敬怀太子身边的时候,便和当时的天后发生龃龉,那现在被以这等方式剔除出权力中心,相比于那些已经被清算身死的,居然还能算得上是幸运之人。 陛下以各方来贺之人甚多,鸿胪寺缺少人手为由,将他给调了过去。 这才是为何,他在近期少有出现在朝堂之上。 他朝着天边看去,只觉上苍似乎都在为这出典礼赐福,否则为何那些游动的云影间,已经透出了一抹霞光。 而这场注定要在史册上占据开天辟地位置的登基典礼,又怎么可能让一个曾经指摘过天后礼数的人来一并办理。 他也有一种特殊的直觉:这出典礼之上,提前告知于群臣的事情太少了,少到极有可能还隐藏着什么要命的消息。 可他能做什么! 天皇过世,敬怀太子过世,雍王反叛被杀,和他关系尚可的一个个本能当政的人,都已融入了黄土,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在此刻充当起一个参与仪式的观众而已! 就连拂菻、大食、新罗、南诏、突厥的使臣,都比他的分量重得多。 没看和他有着相似处境的裴炎,当日还敢在朝堂之上建议尽快迎立李旭轮为太子,现在也只敢沉默着站在一边了吗? 更让他清楚自己处境的,是他看到此刻有一支队伍正在从他的面前经过。 那是一支手持长枪的宫人戍卫队伍。 她们今日身着红衣,在周遭仍旧点着的灯火之中,像是一盏盏稍暗一点的灯烛,却随时可以爆发出更为绚烂的火光。 她们既是今日典礼之上的卫队,又何尝不是顶在他们这些朝臣背后的利刃,随时能够夺走他们的性命。 郝处俊刚想到这里,就忽然听见了一句高声的宣唱:“请百官移驾三坛。” 三坛?什么三坛? 感到疑惑的,何止是这位被迫出局的礼部官员,还有其他官员。 有一个声音倒是在他们挪动脚步之前给他们解了惑。 “三坛,自然是天坛、地坛和社稷坛。新君登基,理当告祭天地,以示顺应天命。既然此次登基是在洛阳而非长安,这三座祭坛自然该当重新修缮,有什么问题吗?只是将这三座修建在了洛阳城中罢了。” 众人回头,就见说话之人,正是接过了将作大匠官职的马长曦,而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对于朝臣来说格外熟悉的面孔。 姜恪快步上前,将这个面露尴尬之色的家伙,从后面抓了出来:“您这是致仕之后重新被启用了?” 阎立本扯了扯嘴角,又朝着马长曦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不知这算不算是还需要保密的内容,只能又往刘仁轨那头看了一眼,满是控诉之色。 随即低声回道:“没有官复原职,参与设计些东西罢了。” 他参与设计的,正是那三座祭坛。 它们被设置在了乾元殿后的空地之上,在这几月之间以极快的速度完善建成,也即将成为圣神皇帝踏上登基之路,在典礼上途经的第一个地方。 不仅如此,这三座祭坛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座建筑,也会在正式登基之后应运而生。 哪怕它现在还只是存在于阎立本和其他工匠的设计图册之上,但这座明堂的存在,势必会代表着东都洛阳进入新的阶段。 “等等……”人群之中忽然有人意识到了什么一般,颤声开口问道,“天坛地坛与社稷坛在此,那太庙呢?” 历任天子即位之前,在朝会大殿受命之前,都会向着太庙告祭,现在怎么就忽略过去了这个步骤! 但很快又有另外一个声音答道:“太庙——不是在长安吗?” 不错,李唐的太庙在长安。 那这洛阳大典,自然不可能有敬告太庙的步骤了。 当群臣挪步前往天坛之前的时候,人群中有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们再也无法说服自己,圣神皇帝只是作为一个王朝的过渡,也只是想要过一把权力的瘾头,又或者是为了继续铲除怀有异心的李唐宗室,这才选择了自己去做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