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89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92(1 / 1)

是早在班师庆典之后,她就已随同西藏那头的局势一并,汇报到了母亲的面前。 圣神皇帝召集了凤阁内史和其属官议政,就此事已有了一番商讨。 招生人数不足的问题倒是容易解决。 先让官学之中多出几个平步青云的例子,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官学之中增设数个勤工俭学的岗位,用于招揽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子。 此外,在官学之中考核优良的,可为家中酌情免除一部分商税农税,以招揽商户子前来就读。 再便是对官学的师资力量做出更新,让就读于其中的学子深受裨益。 至于如何更新……倒确实是个问题。 若是光靠着朝廷在此事上提高薪酬支出,不仅对国库的压力不小,也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太平好奇发问:“那最后如何了?” 她只恨自己年纪尚小,无法参与到这样的议事之中,没法亲眼看到,这出对学馆的变更是如何商讨得出结果的。 她自己在太学中就读,不缺良师益友,可正如阿姊所说,天下更多人没有她这样的条件。 她们又该如何得到充裕的师资呢? “我提出了个建议,要在接下来尝试推行。”武清月答道。 见太平的求知欲已就差没直接写在脸上,她便直接说了下去,“你应当知道,每年参与铨选的官员,包括那些流外官,能够达到一万多人。前朝就意图对这部分人做出精简,防止官员冗杂,带来财政负累。现在,倒不如给他们找个好去处。” “这些通过科举的官员,或者是以诸多途经成为流外官的官员,其实并不全然适配于三省六部和地方岗位。有些人会写会说,但并不一定会做……” 将政令落到实处,是需要与人打交道,与舆情打交道的。但很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本事。 太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她虽不全然明白阿姊所说的不适配,但在前朝那几位太子身上,从某种意义上也能套用一下的。 武长仪自觉自己在举例子上很有本事,当即顺着阿姊的话点了点头,又问:“然后呢?” “然后啊……”武清月答道,“然后要给这些人找个好去处。” 武周势必要跟前朝做出区分。 前朝出于种种原因,这个官员精简的工作动辄遭到阻力,但在改朝换代一年有余后,武周却能做这件事。 当然了,先一步被清理出去的,必须是那些在当地户籍登记上犯了大错,或者是尸位素餐之人。 而后,便是一部分人的转岗了。 “阿姊的意思是,让他们去地方官学任教?”太平奇道,“可他们会愿意吗?” 就算是流外官的“杂色”,那也有实打实的权柄掌握在手中。不像是地方官学,升迁的路子一看就已经到头了。 但她这个问题刚刚问出,就已听到了武清月毫不犹豫的答案:“他们为何不愿意呢?” “一来,朝廷并未将他们直接辞官不用,而是依然给出相应的俸禄,只是需要他们换一个地方任职罢了。” 生计上,起码是能继续维持下去的。 “二来,制举并不限制地方官学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考核,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有机会离开这个岗位。” 当流外官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投身铨选,寻求成为正式官员的门路。做官学的老师也能有这个跳出去的法子。 这么一看,去官学办事也不算苛待于他们。 而在官学之中,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是将自己的学识教授给学生而已,不像是在胥吏的位置上,还需要考虑更多麻烦的东西,反而是前者更有优势了。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武清月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地方官学在往后不由春官总管,而是交给天官。” 天官吏部! “武周的政令辨析,时势要务,都需要让官学之中的学子及时掌握,这样一来,到了她们学成之时,才能真正成为我大周的栋梁之才。而天官所出的文书,会先交给在官学任职授课的老师。” “太平,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武长仪愣住了片刻,又忽然目光一亮,应道:“我知道了!官学的老师既是在教学生,又是在换一种方式进学备考。倘若他们想要参与考核,会比之前在胥吏的位置上更有优势。” 这些时政消息潜移默化的灌输,大约让他们跳出先前的位置,去更为清晰地看到武周官员的变革迹象,让他们看到自己先前办事的不力之处,还能…… 让他们将官学办得更为昌盛。 官学招募老师的俸禄没有额外支出,但一夜之间,天南海北的官学都要多出不少可用的老师了。 这其中有多少大儒名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让更多的人走进学堂。 走进学堂,就有无限的机会了。 太平心中热血沸腾。 她已知道,阿姊需要她在月报上写些什么了! 从胥吏到官学讲师,还需要有更多的舆论再推动一步! 第306章 “不合格的官员, 却有可能是合格的老师……” 太平攥着笔杆,看着面前的稿纸发呆。 直到有好一会儿,在旁的婉儿和江央才看到她眼中闪过了一抹亮色, 而后埋头奋笔疾书了起来。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和太平公主怎么说的,才刚过完了元月初一,就连朝中官员都还在休假之中, 太平倒是已忙不迭地开工了。 更准确的说,不仅仅是她自己, 还有她的伴读以及助手。 “来!你们来看看这个。” 太平满是摩拳擦掌的干劲,很快便将手边早前就整理好的文书, 以及方才刚刚写完的稿纸, 一并放到了两人的面前。 在那上头,她先是将昨日阿姊告知于她的消息都做出了整合,将朝廷意欲精简流外官, 将其安排到官学学馆岗位上的计划,大略做出了个说明。 而后, 便是她已想出的宣传之法。 她要做的事情说难也不难,但要说简单, 可能也没那么简单。 流外官员这个群体的人员冗余,已不是一日两日,这其中得过且过的人不知凡几,不是说告诉他们去做老师有利无害,就能让他们主动投身于这个行当的。 恐怕在他们看来, 朝廷大开官学, 招揽天下寒士入朝, 作为对抗世家的又一出手段,到底能否推行落实下去, 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要让人心无芥蒂地走上这条看似平顺的新路,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在阿姊随后告知于她的话中,还有另外的几件事。 按照她们的想法,流外官员中能力不足以匹配岗位的,或者是以权谋私的,势必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