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记录了开明思想的书被法国禁止了,实在是有点像冷笑话,也是对《训谕》内容最好的证明。 有些人甚至想拜读一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值得法国忌惮的地方。 【《训谕》发布后,叶卡捷琳娜又成立了立法委员会。邀请全国各个阶层派出代表开会讨论法典,与会人员共564人,不包括农奴阶层。】 【叶卡捷琳娜的本意是倾听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意见以供编纂法典,但她忽视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参加立法委员会的人中,除了贵族以外,识字的人都是少数,连《训谕》都看不懂,更不要说提意见了,他们也弄不明白叶卡捷琳娜的意图。】 【会议的流程和《训谕》一样冗长,在商讨了一年半以后,因为突如其来的战争终止,最后也没有讨论出像样的结果,对立法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从此以后,叶卡捷琳娜也再没有召开过立法委员会。】 【但这次会议并非没有其他贡献。】 【根据会议内容,叶卡捷琳娜深入了解了俄罗斯的情况,为她日后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要知道在立法委员会之前,有些政府官员在开会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口中讨论的某个地方具体在俄罗斯的哪里,需要现找地图才能弄清地点,自然无法为叶卡捷琳娜提供正确的政治建议。】 伊丽莎白再次在心中为立法委员会打了个叉。 这个政策也不实用。 对她来说,召开什么立法委员会的事情太繁琐了,她本能抗拒将自己沉浸在工作中。 而且立法委员会也没太大用处不是吗?既然如此,那就还是等到索菲娅当皇帝的时候再说吧,如果她还想干无用功的话。 至于立法委员会的贡献,伊丽莎白将其忽略了,理清国情是大臣们该做的,她只需要最后批准或者否决政策就行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想清楚之后,伊丽莎白愉快地将它连同教育、医疗改革的内容一起抛在了脑后。 她更关心打断了立法委员会的战争。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12-20 00:55:31~2023-12-21 00:53: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黑月羽、萌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21) 【立法委员会召开时还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 【会议开始之前, 与会人员们曾聚集起来商议该给叶卡捷琳娜赋予什么样的称号以感激女皇的仁慈。“大帝”这一称号早在当时已经被提出。】 【彼时叶卡捷琳娜刚刚统治俄罗斯不过六年时间,就获得了彼得大帝努力四十余年才获得的荣誉。可以想见,这一称号的提出,多少有些恭维的意思在, 对当时的叶卡捷琳娜来说, 这个称号也名不符实。叶卡捷琳娜虽然对众人赋予她“大帝”称号感到十分欣喜,但她最终拒绝了。】 【当然, 她后来凭借着自己开疆拓土的功绩为自己赢得了大帝称号。】 索菲娅唇角微微弯起, 泄露出她内心的欣喜。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的对外战争始于1768年, 这一年是她辉煌成就的起点。】 【1768年底, 迟迟无法讨论出结果的立法委员令叶卡捷琳娜的耐心快要耗尽, 正巧这时南边不太平, 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一触即发。】 【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由来已久,第一次战争发生在1676年, 自此开启了双方长达两百多年的争斗。两个帝国之间的大型战争共计十二次, 最终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公开处死,俄罗斯帝国瓦解;奥斯曼帝国沦为他国殖民地,苏丹制度被废除,土耳其一蹶不振为最终结局。谁都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 俄罗斯贵族们:??? 各国大使:!!! 伊丽莎白再次感受到熟悉的晕眩和心梗。 比起俄罗斯覆灭, 沙皇被公开处死,彼得的作为还有农奴解放都不算什么大事了。 皇帝怎么会被公开处死?!尼古拉二世是个什么废物东西?! 拉祖莫夫斯基熟练地伸出手想要扶住晕倒的伊丽莎白,没想到她踉跄了两步后并未倒下,而是在权杖的支撑下很快站住, 然后将目光投向在场的大使们,想要找出是哪个国家、或者是那些国家野心勃勃推翻了沙皇, 瓜分了俄罗斯。 没错, 在伊丽莎白的逻辑里, 俄罗斯帝国的瓦解是因为其他国家的侵吞。 理由也简单,如果是国内的政变,顶多像索菲娅处理彼得和伊凡一样,暗中指使人将他们杀死。政变者是绝对不敢公开处置被推翻的皇帝的。 而且以欧洲国家整天你打我、我打你的格局,伊丽莎白将罪魁祸首锁定在其他国家身上也不足为奇。再说了,俄罗斯当年也有被波兰占领,连莫斯科都沦陷的前例在,很容易让她由此联想到俄罗斯再次被瓜分侵略。 浑然不知自己莫名其妙就被扣了一口大锅的各国大使还在震惊于奥斯曼和俄罗斯两个无论是领土还是国力都十分强大的国家最后居然瓦解了。 俄罗斯先不说,奥斯曼帝国可是一直被天主教国家仇视的(法国除外)。尤其哈布斯堡家族就常年和奥斯曼争斗,从西班牙还没有统一时双方就一直在打仗,打到现在,仍然看对方不顺眼。 现在听到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都被废除了,奥地利大使脸上都露出几分克制不住的笑意。 不过很快众人就察觉到了伊丽莎白像看仇人一样频频扫视他们的目光,这就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英国大使知道伊丽莎白的想法,他就会以他丰富的经验告诉她,有没有可能沙皇的死不关其他国家的事,是被内部推翻然后砍头的? 可惜英国大使不清楚伊丽莎白在想什么,也就没办法“贴心”地给她提醒。 伊丽莎白揣测完每个大使,当然是没找出让俄罗斯覆灭的嫌疑人和嫌疑国。一百多年后的事,她也不知道前因后果,根本毫无头绪,在大使们纷纷回以奇怪的眼神后,伊丽莎白只能收回目光,将所有情绪压下,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水镜上。 【1768年俄、土之间发生的战争是第五次,起因在于俄罗斯对波兰的强权控制威胁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这场战争打了六年,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也发生在这个时候。】 伊丽莎白稳了稳心神,对身后的索菲娅招手,“索菲娅,到这边来。” 索菲娅微微睁大眼睛,不明白刚才还怒气勃发的女皇叫自己做什么,不过她按下心中的诧异,乖顺地走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