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算是十里八乡养猪养得好的了,可一年到头,一头猪也就一百多一点,赚钱?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甚至徐氏还倒过来劝说杨元鼎:“三郎啊,这个钱可不能乱花。听我一句劝,你家就算有钱,也不能这么瞎糟蹋。你爹娘知道了,该不高兴的。” 徐氏觉得,杨元鼎年纪小不懂得这些,自己如果真拿了这个钱,那就真的是不应该了。 到时候,根本也没法和杨县令交代。 骗人家小孩子的钱花,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张司九看出了徐氏的坚决,轻轻的冲着还打算说服徐氏的杨元鼎摇摇头,示意他别再说了。 这个钱,徐氏肯定不会要。 即便是张司九和杨元鼎都很确定,这头被阉掉的小猪肯定能比普通猪长得快,但现在没有事实证据,没法说服徐氏。 好在,马上就可以卖饮料了。 张司九仰头看徐氏,跟徐氏商量:“二婶,我觉得三郎他既然是从书上看的,肯定不会错的。” 没等张司九说完,徐氏就一脸严肃打断了她:“那也不行——咱们不能要这个钱。” 张司九把话说完:“我知道,二婶,咱们肯定不能要这个钱。咱们就算要修猪圈,肯定也是要自己挣钱的。二婶,我想和您商量个事儿。” 徐氏表情这才松缓了一些,态度也软下来:“你说吧,什么事儿?” “三郎说,渡口要开始修建了。我想做点饮子去卖。如果到时候卖了钱,咱们就存起来修猪圈吧。”张司九认认真真提议。 徐氏一愣,随后又有点想笑,但同时又有点心酸。 她忍不住摸了摸张司九的脑袋,轻轻揉了揉她头发:“九娘,你怎么……”这么懂事和操心? 杨元鼎觉得这个主意好极了:“卖卖卖!我可以帮忙尝一尝!我在城里喝过好多回饮子!他们味道我熟悉!” 天气热,他又是家里最小的,零花钱还充足,因此可不是冰饮料不断么? 张司九点点头:“那就这么说定了!” 对于徐氏的心酸,张司九完全没有这种感受,她其实还怪开心的:事情可真是顺利啊! 徐氏想了想:“那本钱我给你——” 张司九摆摆手:“本钱先不要,我这里有。这两天我再把木耳卖一卖,挖点别的东西卖一卖。” 饮子成本低。如果不用冰块,那就更低了。 张司九估计这个钱是够的。 而且,很多原材料,她可以不用花钱买,直接去地里挖。 比如,金银花。 比如,茅根。 再比如,淡竹叶。 这些都是能找到的。 最贵的成本,就是糖。 到时候张司九打算把手里的钱全部买成糖。水桶家里有,碗家里也有。井水和柴火家里也有。 至于人手:她加上招银,小松小柏,那是足够了。 顶多就是早上需要张小山帮忙将这些饮品提过去。 想到这里,张司九越来越觉得美滋滋:不管能赚多少,感觉真的是稳赚不赔啊! 徐氏看着张司九,脑子里冒出个古怪的念头来:难道九娘随了大哥?对做小买卖就是有天分? 张司九的亲爹,就是个小货郎。口碑一直都还不错,虽然赚得不多,但是这几年,他自己娶媳妇,给张小山娶媳妇,都是靠他的。 没办法,杨氏一个寡母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吃饱饭尚且艰难,更不要说赚钱了。 这也是为什么张家这么穷困的原因。 徐氏这样想着,心里有些欣慰,又有些难过:想到亡故的大哥大嫂,这心里就不是滋味。 不过,徐氏仍旧笑道:“既然九娘这么有主意,那就去试试。” 张司九真心道谢:“多谢二婶。” 这件事情,如果徐氏不支持,张司九心里明白,那肯定是办不成的。 徐氏揉了揉张司九的头,心里软成一片:“咱们九娘懂事又聪明,但有一点,凡事要和我商量,知道吗?” 就算再懂事和聪明,也是小孩子呢。 张司九点头:“二婶放心,我一定会和你商量。” 一个集体嘛,必须任何事情都做到大部分同意,才不会有内部阻力啊! 而且,光凭一个人,肯定干不成大事! 张医生有经验的。 第46章 抓紧时间 眼看没两天,渡口就要开始动工,张司九当然是不会错过开业时间,所以这两天,张司九就开始拼命准备材料。 茅根在水边很多,但挖起来并不轻松容易。 但好在招银和小松都能当主要劳动力。 主要是茅根挖出来嫩根,洗干净放在嘴里嚼,本身就能有甜味,两人挖累了就洗洗嚼两根吃,也很快乐。 而张司九趁机将桑树上的木耳全部薅了。 甚至她还发现一根枯死的桑树上,密密麻麻长了许多木耳。 这根桑树是野生的,就在张家的竹林盘边上。 张司九趁着张小山在家,软磨硬泡的让张小山把桑树给砍了,拖回家里来。 桑树已经腐朽,张小山差点以为要当柴烧了。 幸亏张司九拦得快,让张小山把木头放在阴凉地方,自己又用干的麦草在上面盖了一层。盖之前,还给木头喷了点水——嗯,让小松用嘴巴一点点喷的,为的是均匀。 最后喷得小松眼冒金星,她才喊停,盖上了草,将木头捂得结结实实。 徐氏和张小山都纳闷呢:“这是干啥?” 张司九解释道:“这上头长木耳呢。我听三郎说,他在书上看过,别的地方有人养木耳,大概就是这么弄。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咱们随便试试。” 真随便试试。 能长木耳最好,不能嘛,过一段时间劈了烧柴也挺好。 徐氏笑得不行:“哪那么容易?要这么容易,以前怎么没人干?” 张小山觉得自家媳妇说得对。但他一贯对孩子包容又和气,蒲扇一样的手一挥:“不过没事,就当玩玩。” 孩子嘛,就是喜欢玩。只要不是闯祸,随便玩。 杨氏对这件事情,没有发表评论,只是说了句:“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 张司九只当没听见,依旧笑看张小山和徐氏,同时心中庆幸:虽然一个家庭里,不都是开明的人,但掌握主要话语权的人是开明的,那就真的是很幸福! 将茅根屯得差不多了,张司九就又让他们去抽淡竹叶的嫩心嫩叶。 这个得新鲜的才好用。 最后,张司九抽时间去了一趟城里,将晒干的木耳全部卖给了酒楼。 木耳倒是比蘑菇贵一些,只是这些桑树上长的,不及高山上猎户卖的品相好,因此价格也没太高,只是因为干货,所以虽然一共也没几两,但却卖了足足的六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