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雨衣来防沙。 慢慢地,天色开始有幽幽的暗光。梁愿醒喘着气,爬得他热,稍微松了些领子。等下是沙漠日出,塔里木盆地中心沙漠的日出,金色的太阳和金色的沙丘。这里空无一物。 梁愿醒光是想想就开始兴奋了,他手扶着三脚架,偏过头,说:“其实是值得的。” “值得什么?” “你之前说,风光摄影,可能收获远远比不上付出,但是,是值得的。”因为蒙着面巾,说话声音隔了一道,人就在面前,却感觉话从远方来。 随着这片暗空进行着大自然新一轮的昼夜交替,太阳即将唤醒塔里木新的一天,梁愿醒指着脚下的沙丘,接着说:“深哥,到这里了就是值得的,不是说这么远的地方,走出来,才是风光摄影最重要的。” 一台135定焦,后期做堆栈,另一台35广角,再飞一架无人机。 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热情好客,在日出时给了他们浓墨重彩的万丈霞光。 第47章 11月30日中午12点整, 青山醒发布了一条新视频。 视频开始是帐篷里。 “左手一指放在1弦3品。哈哈哈哈,不是不是,忘记告诉你了, 一指不是拇指是食指……” “一指不是拇指, 你们音乐生重新给人类肢体编号了?” 弹幕也愣了:什么?一指是食指? 另一条弹幕回答:是的, 弦乐一般是这么说, 因为二胡和提琴, 拇指都不用按弦。 又一条弹幕:我靠小助理是学音乐的? 观众们已经能够在二人不露脸的情况下通过音色来分辨谁是老板谁是助理, 虽然简介上后来备注了是两个摄影师, 不过大家还是用老板助理来区分。 视频还是剪掉了段青深说“别掰了够弯了”那一段, 直接跳到唱歌的部分。弹幕刷起了“可能有点不礼貌但还是嗑一口”。 接着用《Welcome home》的原曲从梁愿醒唱的那句衔接下去, 是大漠朝霞。弹幕上有的在许愿, 有的在发“啊啊啊”, 有的发流泪emoji。 随后,无人机画面快进播放, 史诗大片一般,云层快速涌动, 飞扬的风沙追不上太阳,天地大亮。这里梁愿醒放了一行字幕:欢迎来到塔里木新的一天。 下一个镜头切到吉普车后排座椅视角, 开车的人是梁愿醒,段青深在副驾驶飞无人机。清晨那张大漠日出并不能加进“公路”主题的组图里,所以他们还剩两张照片。其实这条沙漠公路在相机镜头、无人机镜头下都非常好,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或许是这样的画面有些普通,网上搜一搜, 数量不少,大同小异,也可能这是一条意义重大的公路, 所以比起风光,他们更想拍摄到激起人们共鸣的画面。 车在公路上开,有些弹幕惊讶于沙漠公路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原来不是如摩西分海般从沙漠辟出一条路,而是两边都是绿色植物,真正的沙丘挺远的。 行驶画面慢慢停下,车开上岔路,在路边停下,两个人解开安全带,梁愿醒说:“我们要下去拍照了,你们在车里等一会儿。” 弹幕:愣着干嘛,偷车啊! 另一条弹幕:我没驾照。 后一条:我有我有,让一让,我爬去驾驶座,你们想去哪儿? 青春没有售价你懂吧! 顺着这条路一直南下就是藏北改则了你懂吧! 都住手,他们回来了。 “回来了~”梁愿醒的声音听起来很开心,“太可惜了,因为有合同,这些照片不能给你们看,视频里也不能放。” 到这里是视频的前6分钟内容。 他们下车的地方,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井房。两人开着车在公路上不疾不徐地观察了一阵子,不同于昨天比较赶路,今天趁着路上没车,他们发现了在道路边的小房子。 这些小房子每隔几公里就有一间,它们是塔里木多年治沙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张照片的机位在公路对面,房子面向公路,路两侧的沙堆比较高,恰好是天然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横向的房子,横向的公路,横向生长的防沙植被。 他们拍完照后有个穿反光背心,戴着防沙面巾,提着铲子和桶的中年男人从沙丘那边走过来。走来时见到他们有些意外,接着笑了:“旅游的吗?” “是的!”梁愿醒隔着马路挥挥手,“您好,叔叔,您是这儿工作的吗?” “嗯!”叔叔点头,招招手叫他们过马路,“过来,进来喝点水。” 左右看了看,没车,两个人收起三脚架跑去对面。叔叔指了下旁边的岔路,有个坡能上来。 水井房里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操控室,另一个部分是生活区域。大叔放下桶,铲子靠墙,搓了搓手回温,说:“一开始还以为你们是记者,后来想想,没听说最近有采访,哎呀……入冬了之后很少见着陌生人了。坐。” 房间里陈设很简单,一些生活必需品,方桌,灶台,里边是卧室。叔叔拿了杯子,在水龙头下冲了冲,说:“这儿灰大,你们从哪儿来呀?” “浙江。” “哟!那么老远!” 梁愿醒把包里的零食拿出来一些,大家一起拆了点饼干吃。 叔叔是当地水井房里的工人,据他所说,他们水井房工作的人,每天控制沙漠里他们所负责的区域的植被滴灌,调整水阀、施肥,做记录。 “所以……这一整块都是您一个人负责?每天这样检查吗?”梁愿醒睁大眼睛。 “还有我老婆呢。”叔叔笑着尝了口梁愿醒塞过来的香蕉牛奶,说,“我老婆往那边去,我跟她反方向,一人一半。” 梁愿醒听了,把自己手里这个没拆的香蕉牛奶也推过去:“那这个给阿姨喝。是养着这一条路上的防沙植物吗?” “对,每4公里一个水井房,每天查水压,然后出去顺着这几排树,检查它们长得正不正常,每天有大车从镇上送生活用水过来。” 塔里木的治沙人就是这样一个个坚强的人,守着这里的20万棵耐旱树木和漫长无边的孤独,让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不得侵袭公路。不仅是这里,环绕塔克拉玛干外圈的防沙带也是如此,让这片沙漠不再继续蔓延。 这一带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大大小小的沙尘暴是常客,有时候一整天下来没人说句话,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不过叔叔也说,以后会慢慢智能化,不需要人24小时在这里,可能隔一段时间过来检查维护就行。 一切都会好起来。 两人在水井房里和叔叔聊了一小会儿,叔叔要做饭了。最后段青深把相机里的照片给叔叔看,问他这个照片能不能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