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种方便携带的干粮有大用处。” 打仗? 袁逊精准捕捉了这两个字。 “突厥大王子一旦成了突厥王,必定会先向大周边境出手。”袁盛皱着眉说,“兄弟们也是时候操练起来了。” 三人说着话,外面忽然进来一个传信小兵,说是王庆云将军来了。 ”他怎么来了?”袁逊可还记得上次他们被突厥人围困,狼狈得很, “我以为王将军至少几个月不敢露面了呢。” 他嘀咕的声音袁康听得清清楚楚,他抬手给了袁逊一巴掌,“去,你们都先按我说的操练起来。” “是。”两人正色,抱拳行礼。 袁盛端着海碗出门,正巧与迎面而来的王庆云一行人遇上。 “袁小将这端的是什么?”王庆云笑道。 “回将军,是我城一种新来的吃食,叫烩面。”袁盛一点也没有藏的意思,大大方方说了。 “面?”王庆云的笑脸收起来了,“你们怎么吃的上面?” 他不可置信地看向袁康,就这种严格将自己的生活水准与普通士兵标齐的奇葩将领,有朝一日也能看到他吃小麦磨成面粉后擀的面?! “是呢。”袁盛皮笑肉不笑,“是将军此次入京,陛下赐给我们的粮食。” 他这话说的坦荡,一点也不怕其他人觊觎。 笑话,就算王庆云起了心思,他敢跟袁康叫板吗? 王庆云不知道想了什么,又恢复了笑脸,“那就恭喜袁将军了。” 这次陆陆续续运来的粮草边关城池都有份,还有陛下手谕,所以袁康断没可能藏私,那事实还真如袁盛说的一样,这面饼是独独赐给袁康的。 说话间,面的香味从袁盛手上往王庆云鼻子里钻,他不由看了好几眼。 “我与王将军有要事商议,你们俩先下去。”袁康沉声道,他看了一眼快成斜视的王庆云,“再给王将军下碗面来。” 面对王庆云来说当然不是稀罕物,就算在边关,他大大小小也是个将军,又不像袁康这样严以待己,只是袁康这里的面也太过邪性,这香味直往人脑子里钻! 王庆云听到袁康的话自然是心头一喜,没想到来袁康这里一次还有意外之喜呢。 两人进了屋后王庆云就说了此行的目的。 突厥人不傻,相反他们很精明,王庆云所处的城池兵卒力量最弱,外面的地形对突厥人也最有利,所以他们才三番五次去那里抢掠。 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气,何况突厥人狡猾得很,屡次进犯也让王庆云应顾不暇。 “你说,想对突厥先下手为强?”袁康用一种新奇的眼神看向王庆云。 “是。”王庆云信誓旦旦,“眼下突厥王病危,正是好时候。” 他们那边目前粮草也算能让兵卒吃上,王庆云主要是想来向袁康借兵的。 “此事你容我想想。”袁康说。 王庆云也没指望他立刻答应,只等袁逊一端上来烩面就大快朵颐起来。 他越吃,心里难得升起几分后悔的情绪,早知道给小皇帝献忠心能吃上这东西,他也行啊! ... 袁康离京前,晏玄钰对他说过,边城的一切动静都要向他汇报。 晏玄钰从海东青身上解下来信件,放到烛台前烤了烤,原本空白的纸上字迹立现。 晏玄钰一目十行看下去,看到最后皱起了眉。 他不觉得现在打突厥是个好主意,但是突厥屡次来犯,不回击一下太说不过去。 突厥大王子…… 晏玄钰闭眼回想,他只记得原主记忆里有一个人。 阿史那孜罗。 是后来突厥的新王。 此人心机城府极深,十分伪善,父兄都死于他手。 再多的话……晏玄钰就回想不起来了,也可能是因为后续剧情就没原主什么事了。 他赶紧将现在能回想起的事情写下来。 第43章 今年冬日 今年冬天,京城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 沈贵妃是南方生人,某日突然极想吃南方柏州城产的贡橘。 那柏州城橘子每个约有半个巴掌大小,皮不仅薄还有清香,果肉清甜可口,果粒分明。 柏州城那可是比奉贤城离京城远了一倍不止,快马加鞭的话跑死好几匹马也要走上许多天。 贵妃想吃这本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沈贵妃可是皇帝心尖上的人,别说区区贡橘,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月亮,只要贵妃想要,那也得差人想办法去摘下来哄贵妃开心。 皇帝即刻下令快马加鞭从柏州城送来,路程几乎跨越了整个大周南北。谁知运送贡橘的队伍刚巧遇上了大雪封道寸步难行,据说整个车队都陷到雪里了。 原本四日后就可到达,硬生生拖到了十日,送来的贡橘个个都冻烂了,无法送到贵人眼前。 此事令皇帝震怒。 “都是干什么吃的!不过送个东西罢了,朕要你们何用!” 底下的官员除了极个别面露不忿外,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心。 坐在龙椅上的晏玄钰话还没说完,先因为情绪过激忍不住咳嗽起来。 他旁边的李忠贤连忙道:“陛下,您莫要动怒,要保重龙体啊。” 晏玄钰因为咳嗽的厉害,苍白的脸上涌上不正常的薄红,却仍然怒道:“朕如何能不动怒!连如今贵妃想吃柏州城贡橘这一点小事都办不好,朕要他们的脑袋!” “陛下!”人群中有个官员出声。 “陛下,如今正是大雪之时,车队走的道路都被封死,实在是怪不得他们啊。”这官员跪地道。 “怎么会没有路?我泱泱大周竟连一条能送来贡橘的南北官道都没有?!”晏玄钰猛地一拍龙椅。 “回禀陛下……”先前出声的官员尴尬道,“确实没有。” “没有便不能修出来一条么?!” 满朝无人出声。 晏玄钰冷眼看着一众官员。这群人就像由着他这个皇帝“闹”,他越不务正业,他们便越高兴。 待到一定时候,他们便好跳出来。 晏玄钰就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不介意帮他们的大业“加加速”。 ... 皇帝在朝堂上勃然大怒的事很快在京城传开。 同时传开的还有皇帝的旨意,要在开春后开始修南北官道。 到时候要大规模征民夫来修建官道,不知道要累死多少人。 风声放了出去,京城已经有文人开始暗地里作诗,还有文人开诗会,渐渐的诗文风向变成暗讽皇帝此举视百姓性命如草芥,只顾贪图享乐。 已经成为文人雅士聚集地的戏楼里张贴了几首当下最受欢迎的几首暗讽诗,举行了个“投票”活动,戏楼将用排行第一名的诗文改编成戏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