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张扬,又带着顶门立户的内敛。 阿婉带着诸葛家的人去了阿莺整理好的院落,院落不大,和徐庶的母亲徐娘子比邻而居,一看就是慎重挑选的,阿婉手里扶着有些虚弱的诸葛章氏,一边走一边介绍:“旁边的徐娘子是个和善的,诸葛娘子平日无事可以和她一起说说话,还有大娘子二娘子,我大妹与荀家大娘子、糜家大娘子如今都在一块儿读书,两位小娘子若愿意,亦可一起去读书,一起玩耍。” “是,婉夫人。”两个小娘子一起脸颊红红的屈膝。 自从上次看见阿婉治疗诸葛章氏的手段之后,这两位小娘子对这位婉夫人可谓是记忆犹新,与兄长不同的是,她们听闻二哥诸葛亮想要拜师阿婉,心中可是极为高兴的。 徐娘子刚好端着木盆出门,看见阿婉他们过来了顿时就笑了:“我正想去找大娘子呢。” “娘子找我何事?”阿婉快走两步,走到徐娘子身边。 “我听闻阿莺姑娘说旁边空置的屋子来了人家,还是娘子的弟子,我心想着,恐怕晚间用膳没有菜,我便摘了点苜蓿来,早晨子龙给我送了两条鱼来,正好儿一起送过去。”徐娘子一边说着,一边目光往后面的那些人群里面看着,最终落在诸葛亮的身上:“这位怕就是娘子的弟子了吧。” “是。” 阿婉笑了笑,她知晓徐娘子是个什么心思:“他就是药儿的师弟,阿亮。” 徐娘子顿时看着诸葛亮笑了。 诸葛亮望着阿婉,有些疑惑,阿婉为他解答:“这是你师姐药儿的母亲徐娘子。” “见过徐娘子。”诸葛亮一听是自己师姐的母亲,连忙行了个礼。 徐娘子顿时紧张了起来:“可莫要行此大礼,我不过乡下妇孺,当不得小公子的礼。” “哪里的话,徐娘子乃师姐母亲。” 徐娘子有些局促的搓了搓木盆。 阿婉让阿莺接过木盆,便笑着对徐娘子说道:“娘子的心思我知晓,我只告诉你,药儿如今好的很,莫要担心。” 徐娘子点点头,拿出手帕压了压眼角:“娘子莫怪,我只是有些担忧罢了,药儿虽说不是我的骨肉,却是个极贴心的女儿,如今我的子嗣皆不在身边,不免有些想念,可我却知药儿如今是做一件重要的事,我不会拎不清要她回来陪我,只想从娘子口中得知她还安好的消息罢了。” “且放心吧,再过两年,药儿必定回到你身边,与你共享天伦。” 徐娘子顿时眼睛一亮:“真的?那可真是好。” “是啊,所以娘子快回去吧。” “哎哎。”徐娘子连连点头,又与诸葛家人点点头,便转身回了自家的院子。 诸葛章氏看着徐娘子,又看看言笑嫣然的阿婉,不由的垂下眼睑。 这位就是救了她的女子。 当初她病的昏昏沉沉,双目发黑根本看不清眼前人的脸,只听见那略带冰冷的女音问她是否好些,她才去注意自己的救命恩人,后来更是听二郎说,那女子乃郡守嫡女,他要拜那女子为师,大郎多番劝住二郎皆是不听,如今,他们一家更是来到此女庇护之所,恐怕……便是大郎也不会再阻止二郎拜师了吧。 这么一想,诸葛章氏看向阿婉的眼神就多了几分亲近。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道理她还是懂的。 再往里走,诸葛章氏开始与阿婉说话,她本就是温婉柔弱的女子,阿婉又聪慧,两人很快便说到了一处。 等阿婉再从诸葛家出来时,诸葛亮与诸葛瑾兄弟二人出门相送。 “婉夫人,我不日将前往江东,日后我的母亲弟、妹便托付于你了。”诸葛瑾对阿婉郑重的行了个大礼。 阿婉连忙伸手虚扶一把,带着几分揶揄的笑问:“如今阿瑾已经同意让阿亮拜我为师了么?” 诸葛瑾刚刚直起的身子顿时僵住,脸上露出几分尴尬来。 毕竟之前他是极其不愿让诸葛亮拜一个女人为师的。 “婉夫人知道我之前的想法?” “临走之时,你的脸色那般不好,我若是再看不出,我这双眼珠子也别要了。” 闻言,诸葛瑾顿时更僵硬了。 “罢了,如今你想通了就好,既如此,在你离开之前,我便让阿亮正式拜师,吃了这拜师的茶,你恐怕心里才安心些。” “既如此,那便感激不尽了。” “没什么可感激的,阿亮是我看中的弟子。”说完,阿婉便带着阿莺并几个女婢一起走了。 诸葛瑾目送几个纤细的身影离开,才低头看向诸葛亮:“阿亮,日后母亲,你两位姐姐并你的幼弟,便交托与你了。” “兄长放心,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诸葛瑾点点头,才吁了口气。 他能感受到荀彧对他的满意,他本以为婉夫人会挽留他,却不想,婉夫人从头至尾都不曾说过挽留的话,倒显得他有些自作多情了。 诸葛亮抬眼看了眼诸葛瑾,抿了抿唇。 心说你这不情愿都写在脸上了,再开口不是自取其辱么? 不过诸葛亮到底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想到阿婉终于开口正式收他为弟子了,心底不由得多了几分雀跃。 五日后。 诸葛家终于安置下来,阿婉送了两位书童过去照顾诸葛亮起居,阿莺也挑了个手脚伶俐的小丫鬟让她照顾诸葛章氏,让两位诸葛家的小娘子终于有空暇来与他们一起读书。 这天晚间,曹家堂屋,丁夫人,与诸葛章氏坐在两侧筵席第一桌,荀彧带着荀灵坐在丁夫人下首,再往旁边便是曹昂兄弟三人,最尾端坐着曹贞,而诸葛章氏的下首坐着戏志才,赵云,诸葛瑾,再往后便是诸葛家的两个小娘子。 阿婉则是坐在了正中的首座。 因为今日她是主角。 她身上穿着【朔雪】,身后跪坐着庞统,身上也是万花的常服。 阿婉面前的矮几之上,放着一个画轴,几本纸质的蓝皮书,还有一架通体雪白的琴。 今日是诸葛亮的拜师典礼。 荀彧与赵云都是第二次参与着拜师典礼,两人的心境各有不同。 赵云是高兴于师门的壮大,荀彧情绪却十分复杂。 庞统拿出一面手鼓,在鼓面轻轻敲击三下,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青白相间的常服将诸葛亮本就白皙的脸衬托的更加俊秀雅致,他年岁尚小,未曾加冠,发间一根桃花簪,青色纱缕缠绕着花簪,额心一点朱红,更是眉眼如画,宛若仙童。 他缓缓的走进来,跪在正中的垫子上,徐徐拜倒。 “儒门有志羁风雨,失鹿山河散若星,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青。”阿婉在他拜倒之后,缓缓起身,将面前矮几上的画轴打开。 一个清秀俊逸的男子画像跃然纸上,他双目微阖,身周青色树叶飞舞,乌黑的发丝飘起,略有些苍白的脸上,虽然带着浅浅的笑,却又让人感觉十分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