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掌柜今日给的梨儿酥,一同带去隔壁吴家。 应门的是吴大郎。 相比他娘子,吴大郎腼腆许多,见是江满梨,手中还端着两个食盒,脸上立刻显出些不知所措。憋了一下,道句屋里坐,就喊了自家娘子来。 倒是吴家一男一女两个七八岁大的小娃娃丝毫不认生,闻着香味来了,脆生生地与江满梨打了招呼,就打听起食盒里的东西来。 等到吴大娘子赶到堂屋时,见到的就是江满梨笑吟吟地给她家孩子发吃食。 两个小儿一人手上拿两个,左手一个馉饳儿,右手一个梨儿形状的绿色糖果子。见了阿娘,撒欢儿跑去就往她嘴里送。 “阿娘尝尝阿梨姐姐给的馉饳儿,可好吃!” “还有梨儿酥,里面有糖馅儿!” 纵是吴大娘子这般能在官差面前不打颤的,想到方才那讨租的场面,此刻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心里悔恨没把吴大郎一齐揪过来应付。 江满梨自然看得出来。笑着打了招呼,说明了送些吃食是为了方才不太愉快的场面作赔,又讲明了自己的打算,明日便开始出摊还钱一类的,也就告辞了。 等江满梨一走,吴大娘子缓过神来,才去看那食盒里的东西。 一看,晶莹剔透的弧口面食,透着些许虾红,比糖果子还好看,不是阿香婶跟她说的新式馉饳儿又是什么? 再闻一闻那虾香诱人,忍不住小心翼翼拿一个尝了。 外皮至软至糯,嚼起来满口清香,却是牙齿触到里面的虾仁馅儿,就多了一层脆弹的口感,虾泥与虾丁相辅相成,多一分嫌硬,少一分嫌软。 葱姜和猪油去了虾腥气,只留鲜甜味,再有一丝丝芝麻油的醇香,以上全部合在一起,那叫一个恰到好处,鲜软甜弹。 迫不及待地唤了吴大郎来,吴大郎一尝,也惊了,怎么这般好吃! 再幽幽回想方才发生之事,二人都甚是庆幸今日没有与江小娘子结下恶缘。 毕竟有这手艺去摆摊儿,那是压根儿不用担心她还不上租钱呀! 第3章 摊子马上就摆 翌日卯时,天还未明,江满梨裹着件素斗篷,已经开始了选址考察之旅。 第一站是与她居住的常平坊向东一坊之隔的西市。 京城大而方正,从内向外以回字形分为旧新两城,江满梨居住的旧城,又分作左右两都厢,这西市便是左都厢内最大的市场。 来之前江满梨只想着此处人流量大,吃食摊子也多得非常,且管理严明,规整干净,应是个不错的选择。却是进去一看,就默默作罢了。 不为它,就是未免太过于正规了些。 每日卯时开市,酉时便要强制关店收摊儿,闭市门,小贩商人甚至顾客均一刻不许多留。市场里每隔几步就有衙役站岗,商客双方都束手束脚,生怕讨价还价时不小心抬高了音量,就挨上几个大板子,全无了那种喧闹和市井烟火气。 直奔售卖饮食果子的区域胡乱绕了两圈,从一个小摊儿上压着声音买了份煎猪肚肺,味道马虎,趁热吃完,便出去了。 出西市东门,往东再往南各走一条街,潦草逛了几个不成规模的小市,就来到第二站,宣桥上的桥头小市。 相比西市,这一站活泼又欢腾,整座桥上没有店铺,均是小摊儿,朝食的香气扑面而来,吆喝声不绝于耳,食客们争相而坐,好不热闹。 江满梨精神一震,嘴角都不由自主扬起来了,对嘛,这才是她心目中小市该有的样子。 粗粗观了,两边桥头也有务管理治安,却不像西市那样有人站岗,而摊贩的种类也单一,除了个别卖生肉菜蔬和箧篓竹筐的,几乎全是各类吃食饮子、饴糖糕饼,可见周围居民人流之多,饮食需求之大。 江满梨走了这一个多时辰,先前吃的煎肚肺也消化得差不多,且身上还有些凉,便一眼相中那桥中央冒着白气的馄饨摊子,点了碗馄饨坐下,与摊主人打探起情况来。 馄饨鲜极,猪肉虾仁,皮薄馅儿大,汤底加了蛋丝榨菜,有葱花芫荽增香。贵是贵些,十八文一碗,可吃得餍足,浑身发暖。 摊主人也是个十六七的小娘子,热情好客,从小市的管制到税务都与她说了,方知此处也是卯时开市,闭市却没有过多限制。 江满梨心道不错,除了离家远些,不失为一个好选择。道了谢,准备再略微逛几处就做决定。 沿着宣桥向北再向南,又绕了两小一大三个市,却是有了桥头作比,都不大满意。 稍大那处初看还觉热闹,细细逛了,却发现顾客大都是奔着去买酒水香料、咸菜肉脯一类的烹饭材料,寥寥几个现吃的铺子无人问津,也就打消了念头。 最后一站位于西市所在的宣文坊、新政坊、利民坊和光顺坊四坊交汇处,离家比西市稍远一些,却又比宣桥近许多。 是一个新开不足三月的小市,因着紧靠象慈寺,又开在洪福街上,便称作象福小市。 光听这四坊交汇,应是不错,可想着这一路的前车之鉴,江满梨还是不抱太大希望,甚至做好了看一看就回宣桥去的准备,在脑中开始回忆桥上的空摊儿哪个好。 果不其然,到了地方,发现虽不若西市那般砌墙围门、制度严明,却也不像桥头那般人来人往、热闹喧哗。 一副冷冷清清、松松垮垮的模样。 江满梨皱了皱眉,耐着性子沿街往里走。 小市是店铺摊贩均有的,市务和桥头一样,设在街道两端,偶有巡街的差役,倒似乎也不干涉交易。 起初一段便是卖吃食,摊子不少,就是种类不多。烧饼胡饼、粽子羹汤,再就是卖汤饼的和卖馄饨的,连这朝人朝食爱吃的煎肉下水都没有。 此时已近午时二刻,江满梨挑了家味道闻着最香的芝麻胡饼,买了一个,拿油纸包着捧在手上,又往深处走了走,找了个卖羊肉汤饼的饭铺,点了碗羊汤坐下吃。 芝麻胡饼烤得热而酥,咬一口便掉渣,内里厚实柔软,微微的咸味。而羊汤以羊大骨配肉熬成,加了许多胡椒葱末,炖得浓香而不腥膻。 问店家要一勺油辣子加了,拿胡饼蘸着汤吃,正好适宜。就是那胡饼个头太小了,六文钱一个,两口没。 江满梨连油纸里的渣也抖来吃光,又拿了调羹舀汤,心道喝完便回桥头去。 却第一勺汤还没喂到嘴里,便听到身后忽而一阵喧哗。 转过头去,才发现身后还有一条巷子直通新政坊内大街,此时正由那巷子里走进来一群十八九个着公袍的员外郎,手里抱长脚幞头。 再等片刻,又是呼啦啦进来一群二三十个,皆是穿蓝黑窄袖衣的差役小吏。 正疑惑间,就见两群人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