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两个人见完面之后,王烈留在了辽东郡许久,而这一次因为已经占据长安,所以杨秋打算让王烈去参与学宫的建设。
占据这么大的地盘了,不可能再继续将儒家完全排斥在外,但也不能让一堆乱七八糟的人混合进来。
所以杨秋打算亲自修建一个学宫,然后让王烈这种派系的人开始引导关中之地的儒家方向。
不能让其他派系的人过来占据主流舆论,得把自己的派系扶持起来。
当然,王烈也不能算是杨秋的派系,但是他的想法偏向比较适合杨秋现在要施政的方向。
至于马钧,这个在工学方面的天才已经在学院毕业了,杨秋打算让他参与长安的修建规划,让他在实践当中完善自己的天赋。
毕竟这一次长安的规划,杨秋有许多想法,而有些想法需要技术的进步,把马钧这个天才带过去,到时候就看能不能实现了。
“听闻此前一个月大王常与那位左仙人见面。
大王不会现今想要谋求长生不老吧?大王尚年轻,其实这些方士基本不可信,大王还是莫要听信他们的言论。”
行走的路途当中,这一日,杨秋让蔡邕过来和她下棋,毕竟长途漫漫颇有些无聊。
没想到一盘棋下完之后,蔡邕犹豫着说出了这句话。
“蔡公误会了,我与左仙人见面实则探讨的是南边的天气与环境。蔡公觉得益州可图吗?”
此言一出,蔡邕瞪大了眼睛,随即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件军国大事。
“大王,此事并不应该让我知晓。”
“蔡公,天下人皆知你乃昭国臣子。此事既已听闻,蔡公难道还会出去泄密吗?”
蔡邕下意识地摇头,不要命了吗?全家人都在昭国。
他只是意外大王直接就说出了对左慈的意图,分明就是要利用左慈做事儿,而地点还是在益州。
没错,杨秋是打算让左慈编撰好新的经书之后去益州传道。
益州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带着大量的军队去南边,很有可能会失败,就算成功也有可能损失惨重,
虽然目前两边有商贸往来,但这种利益还不足以让益州那些豪强士族到时候直接投降昭国。
所以杨秋要另辟蹊径,让左慈去传道,拉拢一些底层人效忠昭国,到时候攻打过去,理应外合,占据益州就会简单一些了。
这件事情需要谋划几年,暂时还不用着急,毕竟眼下先得将关中安稳下来,然后再彻底控制凉州,所以这些事情还远得很。
没错,杨秋南下虽然是为了亲自监督修建长安,但其实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谋划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