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年全程乐呵呵,梁瑜也是差不多的模样。村里人给他们敬的酒,他们都来者不拒的接受了。而且旁边还有代酒的小满和王元,所以两人倒也没有喝醉。只是看两人的脸都通红的样子,大家才放过他们。 李锦年和梁瑜是被王元和小满架着到房间的。但两人一走,李锦年就瞬间清醒了。往另一边看去,梁瑜正眼神清醒的靠在桌上。 桌上摆着一些饭菜和一壶酒。饭菜还热着,明显是才送不久。而李锦年和梁瑜一直忙着喝酒,都没怎么吃菜。李锦年先给梁瑜弄好饭菜,放到他面前。李锦年劝道:“多吃点,不然呆会没力气。”看着梁瑜的脸色更红几分,李锦年匆匆吃完饭菜。然后给两只酒杯倒上酒,两人喝了交杯酒。 之后便是红烛流泪到天明,春宵一刻值千金。! 发展 第77章 发展 婚后的生活对李锦年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他和梁瑜之间也是如胶似漆般形影不离。日子如蜜里调油,每天都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其他人看到他们这样,也只会赞声是对恩爱的夫夫。 日日一天天过去,李锦年家照常做甜点卖出去。只是他已经不会每天都去店里看着了。当初李锦年离家去京城的那段时间,就由玲玲一个人看店,偶尔有乘风酒楼的人帮忙。玲玲把店里的生意照样做得有条不紊。所以李锦年放手让玲玲一个人照顾店铺,若是实在太忙的话,可以再雇个人手照看。 李锦年主要是招人扩大甜点铺的规模。如今李锦年身上银钱足够,是时候发展连锁店铺了。李锦年先在村里招了老实肯干的人来学习制作甜点面包。等他们学成之后,李锦年在外面州府的店铺也准备好了。 刚开始连锁店铺因为离得比较远,不能像是县城里的甜点铺那样能够时时照看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好在问题不大,掌握技术的人都是信的过的人,而且也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后就算有人偷学会了这些甜点的做法,李锦年的桃花源甜点铺也已经形成品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家里的钟管家是管理事情的一把好手,李锦年的几个店铺出现问题时,也都请教过钟管家。后来李锦年更是让玲玲跟着钟管家学习如何管理人员。就这样,桃花源甜点铺从蓝山县开始,开得越来越多,覆盖了周围好几个州府,连京城也开了一家分店。 春天的时候,李春花看到池塘边的桑叶长得好,就去买了些蚕虫。她想着家里刚好有桑叶喂养,蚕虫吐出的蚕丝也能纺布。不说能有多少布,能做个手帕也好。 李锦年看李春花买的蚕虫,再想到围池塘一圈的桑树,连忙又买了很多蚕虫回来。当初种桑树是想着桑椹可以落到池塘喂鱼,池塘的淤泥则能给桑树增肥。不过现在桑叶也不用浪费,刚好可以养蚕。李锦年的异能水每次都会灌溉池塘荒地那边,所以那边的树木也都长得不错。李锦年相信蚕虫吃着灌溉过异能水的桑树桑叶,肯定吐的丝更好。这样织出的布一定很舒服。 李锦年家里照样耕种着那一亩三分地,就算他现在已经有良田两 百亩。因为那两百亩良田都不在李家村附近,所以如果耕种反而麻烦。李锦年和家里人商量过后,把钱那些田地都租给别人耕种,每年只收三成的稻谷。就这些稻谷,也已经足够家里人的吃用了。 而李锦年一家就耕种着家门口的田地,和其他人一样春种秋收,田里种稻谷,地里种高粱麦子。这样对老将军他们来说最好不过,因为既不用太过劳累也能体验农耕的乐趣。每日吃着自己亲手种的小菜,心里很有满足感。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也是鸟语花香的时候。某一天回头一看,那片荒地就变成了花的海洋。那片荒地大部分种的都是果树和花木,一刹那便百花齐放。看着被花朵吸引来的蝴蝶蜜蜂。李锦年灵机一动,找了养蜂人买了两箱蜜蜂。 从此李锦年家的饭桌多了一项美食。无论老人和孩子都喜欢拿蜂蜜泡水喝,还能润嗓。李锦年则把蜂蜜加在面包上,面包的口味又多一种。更别说蜂蜜还有美容养肤通肠养肝的作用,所以自此以后家里的蜂蜜是众人的最爱。根据时节的不同,有不同口味的蜂蜜,除了偶尔的送礼,只有自家人享用。 而李锦年除了自家的一些生意,还做了另一件事。当初老将军一家在这里安顿好了,那四个护卫离去的时候,梁瑜让他们带了封信回京。而收信人正是宰相府的郭成。那封信上写的是关于钱庄的建立运作。 起因是李锦年带着梁瑜离京回家时,行礼太多了。主要是庆文帝赏赐的黄金和梁瑜的家财太重了。李锦年刚来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铜钱,所以他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没有银票这种方便的东西。 李锦年第一次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是当初他的制冰之术得到皇帝赏识,赐了白银千两。当时一个小箱子里面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要李锦年费力才抬得动。但那天同样是梁瑜离开他的日子,所以这个念头就一直搁浅了。 这次梁瑜一家能够安然无恙地离京,皇后帮了大忙。本来梁瑜准备送些一些小巧礼物,但当时手边一时没有什么新鲜玩意。所以李锦年想了个招,就把钱庄的运营让梁瑜写下来送到京城。 梁瑜猜测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宰相府不敢自专。到时候必然会呈给皇帝。而如果由皇帝主持开通钱庄,那钱庄必然更有保障。皇帝一但得利,自然会更 加看中宰相府。而宰相府是皇后的娘家,对宰相府有好处,就是对皇后有好处。算是一种另类的投桃报李了。 果然没过多久,第一家钱庄就在京城开业了。而李锦年和梁瑜看着郭成的回信,得知钱庄果然是由皇帝主持的,不过郭成也因此得到了奖赏。两人看到回信这才放心。 家里的家业再大,也不能忘记孩子的学业。大海过了正月二十便去县城上学。当日李锦年和梁瑜便拎着拜年的礼物带着大海前去梨花书院。如今虽然家里有人接送,但天气尚寒,李锦年还是不忍大海来回奔波,便让他继续在书院住宿。对此杜先生和夫人都很欢喜,他们也喜欢大海继续留宿,不然家里都冷清不少。 大海继续上学了几日,其他人都习惯了,唯有老将军不舍起来。自从老将军来到李家村,着实享受了一番孙儿绕膝的快乐。家里三个孩子,玲玲年纪最大,最懂事懂礼。大海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读书反而时刻一副正经的样子,让人想要逗他一番。而小杏年纪最小,平时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她也不怕老将军时常爬到老将军的膝头玩耍。 三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但要说老将军最喜欢的,还是小杏。因为她能和老将军玩到一起。但几日不见大海,老将军也是想念。刚好这日家里做了道野菜饺子,是地里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