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4(1 / 1)

资,这是厂里给职工发的过年福利。 这个福利每年都发,吃的用的都有,不过今年格外晚一点。 工会喇叭一吆喝,就被大人小孩团团围住了,大家都等着看是什么福利。 马安民拉回来的是苹果,一名职工一箱,双职工就有两箱。 大家看着红通通香喷喷的苹果,都欢喜得不行。这个年代运输不便,北方的苹果到了南方,那可是稀罕物。走亲访友或者拿来招待客人,都是特别有面子的事。 往年远夏家也是有的,不过今年就轮不上他们家了,毕竟除了去世的父亲,他们跟农机厂已经没有了实际联系。 远夏看着弟弟妹妹趴在护栏边伸长脖子朝楼下看,眼里满满都是羡慕,便击掌大声说:“别看了,赶紧过来包饺子,晚上就有饺子吃了。” 虽然长在南方,但他们一家还是长了个北方胃,骨子里都爱面食,虽然不能常吃。逢年过节,饺子都是保留节目,今年也不例外。 孩子们也都是从小就学着包饺子的。 饺子馅儿有白菜猪肉和芹菜猪肉两种,没有纯肉馅儿的。肉太贵,纯肉馅儿吃不起,而且肉票有限,每家买肉都是限量的,得省着吃。 物资匮乏,这是远夏眼下最深刻的体会。 楼下人们热热闹闹地分苹果,楼上远夏一家热热闹闹地包饺子。 “冬冬,你轻点儿,别把玻璃给磕破了,我可没钱买新的。”远夏提醒用擀面杖在写字台的玻璃台面上擀饺子皮的远冬。 家里地方太窄,吃饭的桌子平时都是折叠起来的,饭桌油漆斑驳,用来擀饺子皮不太合适,平时他们就在压了有机玻璃的写字台上擀皮。 在写字台上压一块约莫半公分厚的有机玻璃,几乎是条件稍好人家的标配,压上玻璃的写字台足够平整,方便书写。 这样一块玻璃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平时用时都是极其小心的。 远冬则满不在乎:“我注意着呢。” 他们饺子快包好的时候,楼下的喧哗声终于渐渐平息了下去。过了不一会儿,走廊上热闹了起来,是去分苹果的人们回来了。 重阳扭过头,朝门口看去。他虽然被哥哥叫住了没下楼去瞧热闹,但并不代表不羡慕。 马建设抱着一箱苹果,走到远夏家门口,却没有离开,而是直接拐进了他们家门,将苹果放在地上:“远夏,你们家的苹果。” 一屋子人都惊住了,远夏最先反应过来,说:“我们不用,你们拿回去自己吃。” 马建设笑了:“你以为这是我家的?当然不是,这是厂里分给你们家的,真的!不信你问问龙主席,他也上来了。” 远夏将信将疑,他放下手里包好的饺子,走到门口,看见工会主席龙福明正和马安民说着话过来了。 马建设大声说:“龙伯伯,这是厂里给远夏家的,没有错吧?” 微胖的龙福明笑着说:“是呢。大过年的,这是厂里的一点心意。” 远夏赶紧说:“谢谢龙主席和厂领导。” 龙福明走到远夏家门口,说:“这不应该的嘛。老远要不是见义勇为,这苹果也该是你们家的。收好,跟弟弟妹妹过年吃。远大爷,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呢?生活还过得去吧?”他说着就进屋来给远德厚敬烟。 远德厚起身来,拘谨地伸出双手接过卷烟:“谢谢领导关心,过得去。” 龙福明看了看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点头说:“过得去就行,有困难就去找厂领导。达生虽然不在了,但他始终是我们厂里的一份子。” 远德厚感激地点头:“谢谢领导关心。” 当然,不管是远德厚,还是远夏,这话都当客套话听,不会真去找厂领导。 这箱苹果算是意外之喜,给他们这个年平添了许多喜悦和幸福。 等龙福明走后,马安民又折返回来,对远夏说:“远夏,东西叔叔给你买到了。现在跟我去拿吧。”他身后还跟着马建设。 远夏一喜:“真的?那赶紧去。”他将手用帕子擦了擦,急忙跟着马安民出了门。 爷爷和弟弟妹妹们都好奇地看着他:“夏夏(大哥),买了什么?” 远夏回头眨了一下眼:“一会儿就知道了。” 马建设勾着远夏的肩:“远夏,你到底买了啥?这么神神秘秘的。我老爹还叫我去帮你搬东西。” 远夏笑着说:“谢啦!” 他们下了楼,走到停在宿舍楼钱的货车边。 马安民打开驾驶室的门,从另一边上去,小心翼翼地将驾驶室里的一个袋子挪出来,说:“建设和远夏你们一起接着点,小心,有点重,别摔破了口袋。” 远夏和马建设赶紧伸出双手,帮忙一起托举着袋子,从上面取下来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 马建设伸手按了按袋子:“什么东西?大米吗?不太像。” 远夏说:“不是,葵花籽。” 马建设眨眨眼:“你买这么多葵花籽干什么?” 远夏笑了:“吃啊。” 马安民在上头说:“还有一袋,好生接着。” 马建设瞪大了眼睛:“买这么多葵花籽干什么?能吃得完吗?” 远夏微微一笑:“慢慢吃。” 两袋葵花籽,五十斤一袋装,一共一百斤,远夏说:“谢谢马叔叔,买这个肯定很费事吧?” 马安民笑着说:“还好。也是运气好,这些葵花籽是从我老家那边运过来的。大部分进了榨油厂,小部分进了当地的供销社,我在供销社买的,它不是主食也不是副食,不需要粮票,也不限购。我记得你说要尽量多买点,我就买了一百斤,四毛五一斤,多不多?多的话我留一袋,拿去分给其他人。” “不多,不多,谢谢马叔叔,我都要了。”远夏喜出望外,本来以为只有一袋,结果买了两袋,他将其中一袋扛在肩上。 马建设也帮忙背另一袋上楼,一边走一边问:“远夏,这么多,不便宜啊,你不可能全都自己吃对吧?” 远夏说:“回头你就知道了。” 爷爷到后,远夏就一直在想办法给他找点事做,拜托李玉英帮忙寻木工活。听说马安民要去外地装苹果,便拜托他看能不能买点葵花籽或者板栗。 后世说嗑瓜子是中国人人人皆擅长的传统技能,事实上,这个传统的时间并不算长。 起码在八九十年代之前,南方是很少见到葵花籽的,因为交通不便,优势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交流是很难的。 远夏读过邓公文选,自然知道“傻子瓜子”这个中国第一商贩的故事,便想着能不能也让爷爷去卖炒瓜子。 虽然容易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容易被打击成投机倒把,但远夏仔细考虑过,风险还是可控的。 一是瓜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