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科技兴国 > 分卷阅读40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06(1 / 1)

远夏和郁行一到家的时间已经是除夕的中午了。远冬一早就将文博送到郁振兴这儿来了,远夏进门的时候,文博正在和老爷子写春联,听见开门的动静,文博一下子蹦了过来:“爸爸回来了!” 远夏和郁行一异口同声:“爸,我们回来了。” 郁振兴拿下了鼻梁上的眼镜,笑着说:“可算是赶上了,我还担心你们过年都赶不回来呢。” 文博一手搂着一个老爸,得意说:“爷爷,我算过时差,爸爸们肯定会赶在年前回来的。” 郁知文和特力克正在厨房里忙活,听见动静,郁知文举着铲子出来了:“你们可算回来了!爸爸都念叨好久了。吃午饭了没有?没有我给你们弄点吃的,随便对付一下吧,我和你姐夫正在准备年夜饭。” 郁行一说:“好,随便弄点吧,我们在飞机上也吃了一点的。” 文博抢过他俩手里的行李箱,说:“我来帮你们拿箱子。”他将两人的将行李箱推到卧室。 郁行一说:“爸,写春联呢?我来吧。” 郁振兴说:“行,你来吧。我想让小博写,小博说他没学到家,死活不肯写。” 远夏笑着对从卧室里出来的文博说:“为啥不写?去年就说了今年你来写的。” 文博吐吐舌头:“没学到家,怕丢人。” 远夏突然哈哈笑起来:“写不好也没关系,知耻而后勇。你小叔当年跟你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们家里还开着一个租书店,叫远方书屋。你小叔逞能,要去写招牌,结果方字写飘了,在门头上挂了好多年呢。他受到这个刺激,后来下了很大的功夫,如今字写得多好看啊。” 文博说:“真的啊?我小叔也有写不好字的时候?” 郁行一说:“真的,我可以作证。今天你来试试吧,学了两年,也检验一下你的成绩。” 文博捋袖子:“好吧,那我来写。” 郁振兴放下毛笔,满意地说:“就该你们年轻人写。” 文博在大人们的鼓励下,写下了人生第一幅对联,写得还马马虎虎,起码比重阳第一次写要强点儿。 远夏和郁行一回到家里,这个年才真正热闹起来,全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丰盛的年夜饭。 老爷子年纪大了,体力不济,不等他喜欢的戏曲节目出场,就去睡了。 远夏两口子和郁知文两口子一起围桌打牌守夜,为老人祈福,文博粘在两个老爸之间,不舍得去睡。但他一向早睡,还是没熬到12点就睡了,远夏将他抱到房里去睡了。 过了十二点,远夏和郁行一就被郁知文两口子劝去睡觉,可能是时差原因,也可能是太累了,两人躺在床上也有点睡不着,不过想到赶上了跟家人一起过年,内心还是很满足的,还是团团圆圆比较好啊。 第241章 并购 年初六, 远夏就回到了越城,去年尾牙宴时他这个老板不在,今年开年一定要在的, 给大家发个开工红包,鼓励大家新的一年继续努力, 再创辉煌。 年终盘点时,远夏不在,公司的总营业额超过了700亿,比10年增长了45%。这比远夏预期的要好不少,也更有了收购马斯特、在德国开设新工厂的底气。 回去安排好接下来的工作, 远夏再次踏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 这次除了陶阳和德语翻译,还请了公司的法律顾问一同前往, 是索娜尔和她事务所里一名资深商务律师。 平时行远有什么法务问题,都是找索娜尔解决,这次收购德国公司, 索娜尔从没经手过,不敢托大,便拉上了她的师父。 投资基金那边也派了人过去, 除了甄明贤, 还有一名公司高管和一名律师。 这次远夏的目的除了跟马斯特正式签约, 还要选好德国工厂的地址。 中德公司的人员碰头之后, 再次确认了并购细节, 双方讨价还价,确定好价格与细节之后, 再由律师拟定合同, 双方确认无误之后, 便准备正式签约。 海尔曼先生一直没怎么出面跟远夏商谈合同细节, 都是委托他的代理人和律师来谈的,等确定好合同,正式签约的时候,他才出面。 2月22日,远夏与海尔曼以及投资基金的负责人三方正式签订了收购合同。 收购马斯特的金额为2.85亿欧元,其中行远机械收购的股份为90%,投资基金占10%。 也就是说,远夏花了22亿人民币收购马斯特90%的股份。 海尔曼对这个价格很满意,远夏也对这个价格很满意。 合同中,行远承诺保留马斯特现有的品牌、员工,并承诺投资三千万欧元升级马斯特现有的生产线。 从正式谈判到签约,时间跨度是一个多月,事实上,正式洽谈的时间不到20天,这个效率可谓是相当高了,这中间没有出任何岔子,异常顺利。 消息传回国内,在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可是业内第一的混凝土机械品牌,居然被国内混凝土泵车之王给收购了,十分出人意料,这可是典型的强强联合,以后行远要称霸世界混凝土机械行业了。 之前大家都还在羡慕兴越收购GIRA,行远的做法更是出人意料。 崔平生看到这个消息后,忍不住给远夏打电话想跟他吐槽,但是没打通,因为远夏人还在德国没回。他也就打消了打国际长途的念头,等回来了再说吧。 收购合同签订之后,远夏的忙碌才刚刚开始,他一边着手升级设备,一边跟北威州政府接洽,准备购买土地建厂,还要招聘懂中德文的员工来协助管理马斯特。 这些年远夏已经在花大力气招聘管理,也在公司内部培养管理人员,但还是有种人才不够用的感觉。这两年公司扩张得比较快,而高管又不是那么好找的,碰到要用人的时候还挺头大的。 远夏在德国待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哈根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地皮,跟州政府签约,买下了这块土地,预计投资1亿欧元,分两期在当地修建一个工厂。 远夏将马斯特的中国区负责人马克从中国请回了德国,让他来监管工厂的修建工作,至于马斯特中国区的管理,从行远调个人过去就好了。 远夏回到中国的时候已经快五月了,这期间马斯特与行远完成了彻底交割,正式并入行远旗下。 远夏也总算招到了一名精通德语的中国人进驻马斯特公司,这人在德国生活多年,学机械出身,是一名技术型管理。 他还打算从国内抽调一些管理和技术,去德国协助创办行远分厂。 远夏是独自一人回来的,法律顾问早就回国了,陶阳还留在德国,他得跟马克交接工作,等那边工厂修建工作步入正轨后,才能回国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