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根本不在乎是男是女了,上手就摸。 楚溪客反手扣住他的手腕,一拽,一扭,只听“嗷”的一声惨叫,刚刚还一脸色相的登徒子,一下子狼狈地跪在了地上。 楚溪客随着墩子的力道晃走了,还不忘念广告词:“每日一杯奶,扭断咸猪手。” 围观群众被他利落的手段惊呆了,一时间雅雀无声。 “好!” 一声柔媚的女声响起,带着十足的气势:“今日楚记的奶茶我全包了,在场的女子与孩童有一个算一个,我请客!” 众人的视线齐刷刷汇聚过去,不约而同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李翠娘? 明月楼的李翠娘,一曲琵琶打动十万精兵,兵不血刃叩开徐州城门。 她才是名副其实的花中魁首,女中豪杰! 第84章 花魁请客,喝的单单是奶茶吗,那是体面! 一时间, 人群中此起彼伏地响起道谢声。尤其是受惠的女子与孩童,纷纷冲着李翠娘的马车行礼。 李翠娘见此情形, 便从车厢里出来了, 站在车前的踏板上,盈盈一拜,端的是风情万种。 楚溪客都听到吞口水的声音了! 别说,就连他这个小弯男都不由惊艳了一把—— 李翠娘的美柔媚入骨, 风情万种,深邃的眉眼带着几许异域风情, 欺霜赛雪的肌肤仿佛散着微光,一颦一笑间几乎把人的魂魄都要勾去了! 而她不只有一张勾魂摄魄的脸蛋, 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琵琶技艺。 当年,徐州守军谋逆, 三皇子督军讨伐,逆党首领以城中百姓为质, 逼三皇子退兵。李翠娘不忍看到无辜百姓枉死,一袭红衣, 斜抱琵琶, 夜上城楼,一首《思乡曲》引得十万兵士潸然泪下。 最后,叛军副将杀了头领,主动投降, 而李翠娘从此被三皇子奉为红颜知己, 三皇子将其带回长安, 并亲自督建明月楼相赠。 …… 楚溪客听着周遭的窃窃私语,这才知道了李翠娘的身份,继而想到《血色皇权》中对她的描述—— 她语!嬉'挣_\里才德俱佳,却命途多舛,她忠肝义胆,却站错了阵营,即便早已看出三皇子的败局,她还是忠贞地追随,直到三皇子被主角攻一箭射死,她依旧舍命护着三皇子的遗孤。 最后,李翠娘抱着那位小世子从明月楼上一跃而下,落水河中,生死不知。 有读者说,李翠娘八成喜欢三皇子,却不想做妾,所以才没被三皇子收入府中;也有人说,李翠娘只是感激三皇子没有虐杀徐州叛军,这才誓死追随;也有人说,兴许三皇子手里抓着李翠娘什么把柄…… 当初,看这一段时楚溪客其实没有多大感觉,只把她当成了书里的纸片人,甚至还偷偷吐槽这姑娘有点傻。 然而此刻,看着这个人活生生地站在面前,只因他教训了那个色胆包天的登徒子,她便仗义出手,要把楚记所有的奶茶买下。 这是一个有情有义、洒脱不羁的女子,不该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搭上后半生…… “再看,挖了你的眼!” 这边,楚溪客正暗自可惜,李翠娘的丫鬟却抓起一个沙包,凶巴巴地丢到楚溪客头上。 李翠娘不仅没喝止,明媚的眸子里还透出看好戏的表情。 四四方方一个沙包,从楚溪客额头滚到胸口,被一只修长白皙的手接住了。 钟离东曦清凌凌瞥了李翠娘一眼。 李翠娘头皮一紧,下意识往小丫鬟身后挪了两步。小丫鬟看起来也怕怕的,单薄的小身板都抖起来了! 钟离东曦这才收回视线,看向楚溪客:“她好看吗?” 楚溪客立即意识到这是一道送命题,脑子里飞快地转过无数个答案,最后选了一个最为真诚并且在没那么谄媚的。 “在女子中算是好看的了,但跟你比还是差上一截。” 钟离东曦微微一笑:“可是,鹿崽却从未看我看呆过。” “因为我在乎你嘛,就要努力忍着,不能自毁形象。”楚溪客一本正经哄男人。 “是吗?我怎么感觉不出来呢?”钟离东曦突然不那么好骗、不是,好哄了。 楚溪客意识到,如果不放个大招的话,今天恐怕过不去了。于是,他眼睛一闭,脚尖一点,“啾”的一声,亲在钟离东曦嘴巴上。 钟离东曦眼中闪过一丝意外,继而是不加掩饰的欢喜。他低头,亲了回去。 这次亲得久了些,引起了围观。相熟的人笑呵呵问着:“啥时候请喜酒啊?” 楚溪客红着脸,大大方方地回道:“酒有什么好的,到时候请奶茶!” 众人一阵起哄。 钟离东曦终于舒坦了。 马车中,李翠娘怕怕地拍拍胸口,小声道:“那就是南风馆的钟离公子吗?怪吓人的。” 小丫鬟重重点头:“怎么看都不像个乐师,更像杀手……不,也不对,有点像三皇子,但是比三皇子还要有气势,吓得我沙包都没敢讨回来。” 李翠娘深有同感地唔了一声:“幸好咱们跑得快……不行,我得吃口大肘子压压惊。” 小丫鬟眉毛一竖:“娘子这个月又胖了半斤,不能再吃了,你看梅娘姊姊,跳那个‘神女舞’多好看,你要是上去了,非得把那个圆墩子压塌了不可!” 李翠娘好脾气地任由小丫鬟数落,手起刀落,飞快地切了好几块肘子肉送进嘴里。 小丫鬟气得把食盒收起来。 李翠娘便拿起刚从楚记买的奶茶,喝了一口:“嗯,入口即化,怪好喝的。” “入口即化”是这么用的吗? 小丫鬟一副天塌下来的表情:“娘子,您还是多读点书吧,三皇子向来喜好诗文,您这样如何能投其所好?” 李翠娘动作一顿,兴致有些淡下来:“我为何要投他所好?” 小丫鬟闭上嘴,不再多说。 华丽的马车与一辆低调的双辕马车擦身而过,小丫鬟眼尖地看到了,惊讶道:“户部尚书家的车子,怎么到平康坊来了?” 双辕马车往前走了一截,却走不动了,前面的路被人群堵住。 车内传出威严的声音:“缨娃,去看看怎么回事。” “是。”车上跳下来一个十来岁的小书童,像条小泥鳅一般灵活地钻进人群,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踪影。 再回来时,小书童提着两个竹筒,兴冲冲地说:“前面有一家楚记新开的铺子,卖的甜饮子,店家见我年纪小就让我喝了一杯,听说咱们车上有一个老人家,临走又送了两竹筒呢!” 赶车的是个精壮的护卫,听他叽叽喳喳地说完,笑道:“出息呢!两筒饮子就收买你了?” 小书童恭恭敬敬地打开竹筒,递给户部尚书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