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穿书后男主为我打天下 > 分卷阅读1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7(1 / 1)

七章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近一个月, 大约蔡旷也终于按奈不住准备起兵,洵州城内已成戒严之势。 城门口处的守卫逐渐收紧,每日往来人员都要接受盘查。 城内大约也是接到了风声, 商铺闭门不开者有半数之多。尤其是瓦舍勾栏之类,再无了往日的夜夜笙歌。 客栈酒馆看管得格外严格,往来住店的几乎每日都要被衙役官兵问询。 秦纵虽不惧这些, 但能少些麻烦便最好。 是以,在一日他以明面上的身份正大光明出城后,又半夜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地回到了洵州城中,住进了钱庄的后院。 这日一大清早, 秦纵便收到了楚霁亲笔。 信上说卓询之已然安全抵达沧州、又告知了他周珩下毒一事,好在薛正他们已经初步控制了桐昌城……近日来发生的一干大事,写得是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秦纵却撇了撇嘴 ——楚楚变坏了。 大半个月才寄来这么一封书信, 还说的都是旁的男人。 对于自己,那是一句也不提。 不就是他上次借着钱庄每月例行传信汇报之时,在一干公文里头夹了一张字条嘛。 上书“楚家小郎医术精进,甚慰矣。” 小郎指家中幼子,楚霁在家中行三, 本就最小, 如此称呼倒也不算是过分。 可坏就坏在“小郎”二字亦可指医馆里的学徒,结合着那一整句话的意思, 楚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小混蛋这是调侃他呢。 秦纵离开沧州时,楚霁心下担忧, 什么解毒丸、金疮药、消炎散……都是他亲自到药庐取来包好的。 而后, 他又一字一句地叮嘱着秦纵如何使用的,全然忘记了秦纵自己就是个医术高明的。 偏偏秦纵也不点破, 楚霁说一句他便认真地应一句。 现下楚霁又亲自包了意为相思的当归红豆送来,又问能不能解疾,可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医馆小郎嘛,还是个念着心上人的医馆小郎。 楚大人身居高位多年,向来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 他自认比秦纵年长,又占着主公的名头,鲜少去做这些相思情长的小儿女姿态。 正所谓关心则乱,当初秦纵离沧赴洵,单枪匹马地去直面原书中的“大反派”,楚霁哪里还顾得上旁的? 那日这个小崽子写了那么个长篇大论来,假借踏雪的名义朝着自己撒娇,一时心软,才叫楚霁失了理智。 被秦纵的一张纸条点破心思,楚霁自然羞恼万分。 更何况,还是夹在那么一堆正经严肃的情报和账簿里。 秦纵几乎可以想象到楚霁当时的表情。 那一双桃花眼含着薄怒,眼睑处的那颗小痣也显出几分盛气凌人,却又无端透着楚楚可怜。 秦纵仗着房内无人,兀自捂着脸偷笑。 平日里小将军的威严荡然无存。 笑了好半晌,秦纵才敛下神情。 思索片刻,他提起笔正色写下回信。 直到月落乌啼之时,秦纵才放下狼毫。 “八百里加急,送回沧州。”招来管事,秦纵严肃吩咐道。 这封信关系着能否一举平定胶州,万万马虎不得。 管事应声而退,秦纵淡淡地扫了一眼窗外的天色。 随即,他戴上那张面具,换上黑衣,直奔蔡旷府上而去。 一日后,洵州城城门紧闭,全城戒严,任何人不得出入,任何一个角落都被仔细搜查。 三日的搜查无果,让蔡旷的怒火再也无法压抑。 他原先的起兵意图便十分明显,只不过恰巧卓询之撞上了他的地盘。 这样的一位“天下文宗”,让蔡旷起了好好利用一番的心思。 自古以来,不论皇帝多么荒唐可笑,也总有酸腐文人护着,反而大写文章去痛骂那些真正能领导百姓的人。 蔡旷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人。 他可不在意那些沾着文人臭气的笔墨,但若是能叫他的称帝之路更顺畅些,他可以留着卓询之的命。 现如今,卓询之大约还是被南奚的人劫走了,他虽生气,气的却不是卓询之不能为他所用。 他向来看不起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兵力才是实打实的保障 。 有卓询之的支持,于他不过锦上添花。 他只生气,他这沧州城,竟然能被区区南奚弹丸之地的人来去自如。 岂不是都被人把巴掌扇到脸面上来了? 是以,蔡旷决定,当即起兵。 什么劳什子的“一州守军不过三万”? 只要他不再做大雍的臣子,想要多少兵马都能有。 有了地盘,有了兵马,才好去找那萧彦算账,才能把那荒唐皇帝拉下马。 金銮殿上的那把椅子,赵协坐得,萧彦坐得,他蔡旷自然也坐得。 蔡旷终于揭竿而起,口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当取天地而代之。 此举一出,受尽压迫的百姓当即投入蔡旷的阵营,大批青壮自请加入蔡旷的军队。 于是,蔡旷顺势自称洵州王,命手下兵马围住了胶州一众官员的府邸,问他们降还是不降。 降者则保留原本官位,不降者则就地斩杀。 七日后,整个洵州皆以蔡旷马首是瞻。洵州牧也将自己的州牧府让出,给蔡旷修建王府所用。 一时之间,四海听闻皆为之所动,京师震颤。 皇帝连发十二道诏令,命与洵州接壤的定州、燕州州牧调集兵勇,守住州府的同时,平定洵州之乱。 尤其是燕州,乃是盛京门户。 燕州若是失守,蔡旷便可长驱直入,直取盛京。 诏令晓喻天下十六州时,胶州却无暇再顾及此时。 胶州百姓是这样,周珩亦是如此。 不过一夜功夫,一种名叫《胶州时报》的报纸便传遍了整个州府。 莫说是繁华的城中,便是阡陌小道上亦四处飘散着这份报纸。 书院书肆门口更甚,就连衙门和军营外头都码放着大摞的《胶州时报》,随风飘进院墙之内,任人拿取。 原先众人不过是见地上又纸张飘落,下意识地捡起罢了。 书籍珍贵,纸张亦然。 这纸上竟然瞧着还是有字的模样,便更加难得,没有人会让它们就这样散乱在地上。 寻常人这样,书院里的学生夫子更是不得了。 这样的行为真是暴殄天物,在书院里不知要被罚戒尺多少下! 这纸虽比不得玉版宣纸金贵,但看着色泽白亮,光滑如油,便知价值不菲。 更遑论那纸上远远看看,一行行字迹工整极了,笔酣墨饱,好似有大家之风。 一个个顾不得满腹疑惑,慌慌张张地捡起那些就要随风飘散的纸张,这才定睛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